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聚焦

老坑石料资源枯竭渐成制砚难题

  由于形成时间长,故而老坑(指年代既久,出产量大且质精的石材坑口)所出石材从表面上看色泽温润沉浑,火气褪尽而显自然状态;新坑石材因其形成时间较短,给人一种质感单薄的感觉,有的虽然色彩夺目,但细观则燥气厌人,华而不美。而且,老坑石质一般缜密紧重;新坑则多松粗软嫩,稍加磕碰极易坏损。从古时开采至今的名砚老坑,无论是产量受限还是由于开采难度增加,石料资源枯竭逐渐成为制砚行业面临的难题。

  比如甘肃洮砚,其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作为四大名砚之一,以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据记者采访了解,洮砚最好的石料产自喇嘛崖一带,喇嘛崖方圆不到十公里,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洮砚乡。洮砚乡的洮砚老坑,除了喇嘛崖老坑,还有溅墨点老坑、瓜皮黄老坑、霜甘老坑、水泉老坑,这也是洮砚行业内被公认的五大老坑。洮砚制砚传承人李江平介绍道,自从甘南州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供水工程建设以及修建水库之后,喇嘛崖老坑被淹掉了,这对于砚石的开采不利。另外,洮砚的水泉老坑也早就不能开采了,因为人工开采经常遇到塌方,已有人为开采水泉老坑的石料而丧命,所以,目前开采的是水泉湾周边的杂坑。正是由于喇嘛崖老坑没入水底无法开采而市面上存料又少,喇嘛崖老坑的石料行话称为“窝子石”,据李江平透露,之前他朋友的一块40公分的“窝子石”毛料成交价达35万元。

  黑色龙尾石,有明确记载在宋代庆历年间就已经枯竭了。歙砚老坑的开采从唐代延续至今,也因自然资源不可再生,遇到瓶颈。


美术报 聚焦 00008 老坑石料资源枯竭渐成制砚难题 2018-05-26 美术报2018-05-2600014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