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书法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转眼又到六月,书法专业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如何择业和今后的个人发展,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这不免会情不自禁地,需要我们对这些年的书法教育进行一次再思考。中国书法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书法教学到底如何开展,和毕业生以后怎么发展,一直是书法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书法专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成立的书法专业高等学科教育也不过30几年光景。较早设立书法系的有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到目前为止,中国开设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已达到100余所,涵盖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学历层次。在各院校的招生简章中可见,应届毕业生除免试或考取本校或国内其他高校研究生外,其余的还可以在教育部门、行政部门、出版部门、文博部门等事业单位中工作。尤其从近几年毕业去向来看,学生毕业后多就职于各层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中小学,也有不少学生改行。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下书法教育的现实发展和教学举措。中国的书法专业按学历层次来看,分为学士、硕士、博士等层次,不同的层次面临的教学任务和方向皆有区别。从目前看,国内的本硕博招生规模太大,人数太多,供大于求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书法创作属于精英化教育,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人。应缩小创作型人才培养人数,加强对书法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适当调整招生计划和教学目标,加大基础书法的社会化功能和实用功能,落实培养人才的真正社会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书法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虽然不是为了就业,但是教学目标应该明朗和清晰,才能实施教学达到培养良好目的。反过来说,书法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对其教学任务和培养计划也产生潜在的反向选择。书法专业的本硕博教学目标在导师制的推行下,不是十分明朗,课程随意性比较大,造成教学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都倾向于创作人才型培养,不太符合社会现实。此外,不同性质的院校的书法专业,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大都趋向雷同和一致,缺乏培养上的独到性和方向性,以上种种故仍值得继续探讨。本科学习阶段应是注重书写方法和书法基础训练,对传统书法规律认识及历代书法名作的临习,开拓视野和创作思路,并可以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学及相关书法的基础工作。硕士学习阶段,在对传统书法的规律有一定认识之后,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和基础,注重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实践,可以胜任相关创作和研究工作。博士阶段,在理论上上升到一定的认识层面,形成一定的见解,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互为支撑,有一定的认识深度和能提出真知灼见,可以到高校教学及相关艺术科研院所从事创作和研究工作。本硕博的教学层次要求越是明确,越能体现书法学术的基础作用和专业尖端,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继而可以面对社会的自觉选择。

  在众多高校开设的书法专业中,通常以书法创作或理论研究为主,一些师范类院校的书法专业则大都侧重教育教学,而在培养这些学生的同时,应注重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生的个体特征,体现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针对教学研究和创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施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师范类院校非书法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书法可继续作为必修课之一进行施教,突出书写在今后从事教育岗位上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书法专业和非专业区别教学在师范类院校皆不可偏废,专业性和普及性并举,各自实施。非书法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现出书法教育的普及性作用,尽可能实现书法的社会化的实用功能,也十分重要。

  在书法教学中,书法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学术视野的拓展上,也显得尤为重要。书法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多数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的目光,历来是集中在中国古代书法名作和经典文献上,其知识背景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学诗词、书法碑帖上的阅读和研习,并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本土艺术,和西方文化无关。在当下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提倡书法专业学习西方文化和艺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对西方艺术完全熟视无睹是不符合当下文化实情的,也难以有所成就的,如潘天寿和徐悲鸿等人学习西方艺术后对书法绘画的再认识和创新拓展。故而,在学习西方文化艺术的同时,主要是学习其认识对象的方法而提升和打开创新思路和方法,在东西方文化艺术比较下,找到中国书法和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去发现创造,这就需要一个国际的学术视野即对西方文化艺术的认识学习。从今天看,艺术已无国界,书法艺术可以结合当下文化去实践,打破学科认识界限,实现中国书法创造的世界性。

  (作者系艺术评论家、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美术报 书法 00016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6-09 美术报2018-06-0900011 2 2018年06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