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育

将有感情、有温度的作品
做到极致

  毕业展,是同学们学业阶段的一个总结,研究生两年或者三年期间从大学、学院这里、老师那里、同学之间学到了什么、交流了什么、思考了什么、纠结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从你们的作品中应该能够看得出来。

  学院是一个教与学的地方,我想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其实对老师也是个不断学习提高、改进的地方。怎么教、如何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想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课题。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与思考之外,课堂之外更为重要。我们绘画系一直鼓励同学们办展览,个展、双人展、多人联展,我们都全力支持。清华美院A区多功能展厅基本上被我们系同学的展览给承包了。只有把画拿出来,挂在展墙上,和其他作品产生关联,才会真正看到自己作品好的地方、不足之处。只有与他人面对面地交流,才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艺术理念、所思所想,才会看到其他同龄人的状态,才会形成新的动力继续前行。

  我们版画专业至少每半个月都会有一次看画交流活动,研究生、本科生一起,有时候还会请其他专业的老师一起来看画、交流,每个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说说各自这个阶段的收获、思考、困惑,大家相互点评。其实,除了正式展览,课堂之外这样的交流也很重要。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述能力,又促进每个人,包括我自己不断地去思考、去追问。每次讨论,我都能从同学们的作品和讲述中看到闪光的地方。每次看完画,我们都要聚一下,大家在更为放松的状态下,谈人生、聊艺术。

  我想说说毕业展之后的事。过不了多久很多同学就要离开清华园这个小环境步入社会,进入一个纷繁复杂且充满未知、不可预判的大环境了。那作品或者艺术创作还有用吗?我觉得有用,当然前提是还要继续走艺术这条路。你与人交往、接人待物,除了基本的脾气秉性、礼仪、规矩之外,你要不断拿出新的作品,让人在简单接触之后愿意更进一步了解你、信任你、帮助你,你才可能有实质性的、有效的收获。

  我希望同学的作品要更有温度,思考的温度、心的温度。而不是简单再现或者停留在冷冰冰的技术层面,因为这个层面已经或者很快就被人工智能取代了。斯坦福大学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在美国的720项职业中,将会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在低端技术、体力工作为主的国家将可能高达70%。照此估算,我们所说的360行,只剩下108行了。但我觉得艺术是不会被取代的,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物质的硬性需求,也不是流畅、无障碍这么简单。而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人的情感有多复杂,艺术只会比这更复杂。我想只有人类灭亡了艺术才会消失。

  我希望同学的作品要更有情感,除了饱满的个人的情感之外,还要有人文关怀。身处一个急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就应该用作品去反映、表达对它的各种感知、体会、思考、焦虑与质疑。去年7月份毕业典礼上我的发言就是《质疑、执着、抱团》,第一点就是要有质疑的精神。

  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可以是美好的、阳光的、现实的、具象的、古典的、传统的,也可以是批判的、鞭挞的、隐晦的、表现的、抽象的、综合的。但无论怎样,作品一定要做到极致,要做到自己满意,不要温吞水、凑和、差不多,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可能去触动、感染他人。

  我希望在今后国内外重要的艺术与设计大展上能够不断看到你们的精彩作品,在引领中国、国际艺术与设计的前沿里看到你们的身影。


美术报 美育 00017 将有感情、有温度的作品
做到极致
2018-06-16 美术报2018-06-1600017 2 2018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