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腕底烟云未等闲

纪念何香凝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在深圳举办

  本报深圳讯 记者 庄燕琳 6月的深圳红荔飘香,在何香凝先生诞辰纪念日6月27日这天,“腕底烟云未等闲——纪念何香凝诞辰一百四十周年艺术精品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美术馆内高朋满座,来自社会各界的众多嘉宾参加了开幕式。

  今年是何香凝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她,弘扬她的革命斗志与艺术精神,何香凝美术馆特别策划了此次展览,共展出何香凝艺术精品74件。同时,展览还充分利用约100件鲜活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向广大观众讲述何香凝一生的艺术成就与革命贡献。

  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1878年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1903年,她与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香凝毕生奋斗的革命目标得以实现,她不但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还以手中的画笔为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书写着新的篇章。

  据主策展人吴洪亮介绍,此次展览主题“腕底烟云未等闲”,语出1934年何香凝先生绘制的山水作品《为谁来补破河山》。其挚友柳亚子在画上题诗“为谁来补破河山,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香凝首唱,亚子1934年续题)”这首题画诗反映了何香凝当时的心境与坚定的革命信念,而且回顾何香凝近百年的革命人生与艺术经历,可以说她不但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家,更是一位在20世纪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杰出女性。在中国的近代绘画史上,艺术与政治紧密关联的个案虽屡见不鲜,但是其绘画艺术与其革命经历的不可分割性,却凸显了时代的特殊性与艺术的又一核心价值。

  她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其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展出的《高松立海隅》《绿梅》等诸多作品都是她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众多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作品更为凝重。她从事绘画创作并不是文人案头赏玩之物,也并非政务之余的业余消遣,而是寄托了丰富的革命激情和人格追求。她的艺术或寄情、或言志、或赈灾、或抚民,均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故而“未等闲”一词也可以视作何香凝艺术创作与人生成就的最好注解。

  展览分6个展厅,观展时记者注意到,策展团队在展墙上以近代史时间为线做了一个坐标,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何香凝先生重要的个人贡献包括艺术活动、艺术创作和历史文献及新发掘的史料,丰满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此次展览的一个亮点。作品配有精心制作的导览信息,除了传统的展牌,只要通过便捷的手机操作便可以获得专业的导览信息,普通观众也可以很自如地参观展览。

  展览开幕当天,举办了“何香凝的艺术人生”学术座谈会,后续还将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何香凝艺术人生的文献整理和何香凝存世书画知见录的编辑,以缅怀先生风节,传承艺术精神。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


美术报 要闻 00001 腕底烟云未等闲 2018-06-30 7646497 2 2018年06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