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可以传承的
——专访宝龙文化集团负责人
■本报记者 周懿
问:宝龙一直有收藏的传统。上海宝龙美术馆去年开馆,看到了脉络完整的艺术收藏体系。您认为宝龙一代代传承的艺术收藏,留下的财富是什么?
许华琳(宝龙文化执行董事):去年我们上海宝龙美术馆、宝龙艺术中心开幕,得到业界认可。我们的特色就是有收藏的常设展。收藏的展览呈现以近现代为主,一直延伸到当代,包括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我们这样呈现的目的也是给大众一个平台,通过一个好展览来学习美术史,对审美有一个提升。展览的公益目的很明确,是对宝龙集团文化财产的传承,更是通过文化艺术对社会大众的回馈。
而我们开创艺术中心是一个服务大众的商业平台。我们不仅希望自己收藏艺术作品,也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做到“老百姓买得起的艺术品”。我们也给艺术家提供一个再创作的平台,创作给老百姓收藏的作品。不管是架上绘画,还是一个设计用具,大家可以有更多机会在生活中与艺术接触,在审美上得到提升。美是可以传承的,我们创造一个平台给每一个层面的观众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问:宝龙的艺术产业,在传统艺术、知名艺术家作品收藏的基础上,也关注到当下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比如杭州艺术中心的开馆展就选择了很前沿的跨媒体艺术,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裴今梅(宝龙文化总经理):我们对艺术家的选择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作品好。剩下的工作,包括艺术家的市场运营、体系的建立,我们会努力做到专业、落地,让优秀的艺术家为更多人所知,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初心是做一个和大众接近的艺术中心,将不同的地域特色融入进来。上海、杭州、厦门都开设了宝龙艺术中心,这三个城市都是入海的地区,我们也希望宝龙艺术中心的发展就像涓涓江河的支流,最后在我们的努力下积攒出一种力量,汇入艺术的大海。希望更多的观众可以把艺术中心当作亲近艺术的场所,可以来体验,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生活。慢慢养成消费习惯以后,我相信对于我们未来艺术事业的发展有很多好处。
问:宝龙以地产为核心产业,但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多方面布局,比如美术馆、书藏楼、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宝龙拍卖……宝龙在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中有怎样的安排?
肖清平(宝龙地产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兼宝龙酒店集团执行董事):过去的理解,宝龙做地产跟文化艺术有什么关系?其实,艺术的美感是全方位体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老百姓都追求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土地也很珍贵,所以建筑的设计在实用性基础上,要把美感放在第一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美,我们把文化艺术融入到各种商业的业态当中,相互互动、配套,使整个生活品位得到提升,让大家潜移默化得到美的感受。
宝龙未来会继续把文化艺术的基因植入到我们的行业里来,创造更多的艺术美感。同时,我们也会整合资产,走资本运作的道路,使我们的业态更加丰富,产业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