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美育

台湾基础美育的“透过艺术”理念

  台湾之行由北向南,一路探访,无论是教师淳朴无私的师德,还是在版画教学探索的多元角度,都让我们受益匪浅。而最有感触的,便是近距离接触台湾艺术教育探索的脉搏。感受主题式教学模式中的那些充满童趣的题材。而议题虽然稚拙童趣,却阐述了深刻的教育道理。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课堂教学的站位。

  今年暑期,跟随李力加教授一行,来到台湾。从版画的教育与发展,到台湾视觉艺术教育与改革,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访学习。

  在之前的“千课万人”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台湾高雄市儿童美术教育学会理事长吴正雄教授关于主题式教学实践的讲座。吴教授以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让始终行走在艺术教育探索之路上的教育者,陷入深深的思考,那就是:美术是否普遍需要?吴教授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向大家传达,同样是画图和做工艺,而不同理念下的教学动机和学习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也源于这个契机,带着对主题式教学探索的好奇心,我们于暑期自行来到高雄,参加台湾教育部门师资培育及艺术教育司“国立”屏东大学举办的教学实践研究发表会。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主题式、单元式、项目学习等等教学思路不断涌现,也有过不少尝试。而来到高雄,走进台湾教育前沿实践者们的发表会,近距离感受台湾艺术教育课堂的脉搏,让我感触很深:这是一个可以感觉到温度的教育。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个内容新颖的题材,不断让我遇到自己的思路。我的思考习惯与这些教育探索者们的思路,一次次碰撞,一次次顿悟。这种不同归结起来是站位的差别。或许可以用很简单的比喻来概括它们。

  “小”题“大”做

  台湾视觉艺术中的题材,都非常小,而这些小题材,却要通过几节,甚至十几节课时来完成。这里的“小”,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小,不是渺小、微不足道、不重要等等。而是指:最平常化,最生活化,最常见却不容易被重视的小事。而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是孩子们能够发现的,并能够从中感觉到乐趣的东西。如:“末日魅塌域”。而往往,孩子们通过小游戏,小科普书籍或者具有幻想题材的绘本,产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末日幸存、生物濒危等等话题,都是孩子们非常好奇的。再如:《乌龟逃走了》、《咻出期待》、《小小鹦鹉要回家》等等,只是看到标题,就足以吸引孩子们关注,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何须再去组织教学?而实际上,这些小题材,在成年人的眼里,都毫无意义,或是很少关注。我想也许这就是传统教育把美术课当做在“学习艺术”的原因。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把和美术知识相关的题材拿给孩子,主观地告诉孩子知识的重要性,并通过考试,评比,打分等等方式迫使孩子学习,表面上看,孩子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可以画一幅看起来很美的画。而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认同感却较少。真正值得关注的,便是以孩子的生命体为着眼点,是关注孩子的自主性想法和态度。专注人格特质,真正的艺术教育,是“透过艺术”的教育。

  换位思考

  本次发表会中的题材里,有很多课例都大胆地尝试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位置的互换。如:《弹珠世界冒险趣》 、《做“字”己,自己做》。适宜的课堂氛围,适宜的学习内容,正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良好的孵化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退位,把更大的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开发自己的智慧,这样的艺术学习不只是会自然融合其他的学习领域,更必然会链接其他人生议题。将学习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探索如何实现目标,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做到更好的效果。如何结合生活等等。在整个过程中,不同知识体系,不同学科领域,也都会不知不觉地被孩子们的需要融入进来。也就不必刻意跨领域统整。而是直接跨越到“人应该怎么活”的思考。也许最后的成果并不是很美观,但是这个过程带来的思维、创造性的锻炼,是不可忽视的。这正是“透过艺术”教育理念的真正魅力。

  巧设“题”名

  从杭州的“千课万人”的活动中,我和同行的老师们就有过一个思考。难道台湾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很淳朴可爱吗?为什么那些单元学习名称都非常有神秘感和情绪感?

  通过此行台湾进行课程发布会的学习才发现,原来这也是视觉艺术实践研究中单元活动的设计理念。在每一个题材中,单元名称都隐含着一些有意义的讯息,例如让孩子产生好奇心或兴趣,引起较强的学习动机;或者是引发其丰富的意象和想象空间,使表现的内容因而较丰富,较有创意。孩子们可以连接议题的探讨,诱发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思考。孩子们见到这样的名称,根本不用引导组织,只有好奇心,就足以让孩子们充分投入其中。

  台湾之行,是我们在视觉艺术教育路上的加油站,这份感受,让我们在反思以往教育教学固定模式的理念中,获得了一缕闪光的惊喜。作为老师,也许我们想得太多,我们也许很难摆脱专业技能的本位,从而要求孩子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目标,不知不觉地把视觉艺术教育变成“学习艺术”。而在日常生活中,仅仅是通过“学习艺术” 的课程中,得到的艺术技能,并非每个人都普遍需要。而在基础教育阶段。视觉艺术带给孩子们,更重要的应该是“透过艺术”的教育给智力、审美、价值观带来的影响,以及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孩子还给孩子,便是释放童心。我们要做的,不单是要教好艺术,而是要教做好一个人。


美术报 美育 00014 台湾基础美育的“透过艺术”理念 2018-10-13 美术报2018-10-1300011;美术报2018-10-1300009 2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