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院在校生创作引出的话题
天才创造与工匠精神
【关于美育的提问】
1 学院/学园处在社会/江湖之内,还是在其之外?如何才是一所真正的无墙学院?
2 传统的师徒相授的美育传承模式,在今天的全媒体时代,还能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与发生?
3 艺术培养可以认为是艺术个体的训练吗?
4 “天才艺术家”的创造,是否需要“工匠精神”?
5 今天,除了学院,我们还能如何获得美育修养?
6 都说艺术不可教,那么学院究竟能够教授什么?
7 作为典范的古典的艺术传统,在今天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年轻的、未来的艺术家与观众?
……
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2018学院本色——美院在校生创作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示了各校择优推荐的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等造型类艺术作品共计155件(套),并安排了“年轻的潮——往届获奖者个案展”特别单元。展览还特别设置了“艺术/教育十问”,希望每位艺术家与观众都能够带着各自关注的问题去面对作品。展览总策划杨振宇教授指出,这不仅是一次全国四个美术院校的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也是一次不断让我们提问与思考的学院本色展。围绕这个问题,“Chat Show:良好实践指南”、“学院/美育:杭州高校研究生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举行。策划者希望,不仅要讨论一种有关艺术的教育,而且要讨论作为一种艺术的艺术教育,引导大家去思考艺术何以能够成为人的素质教育之根本,从而去真正理解“美育”的本色内涵。
策展人刘潇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院长王颖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许正龙、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王朝刚结合展览“良好实践”主题,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展览“年轻的潮:往届获奖者个案展”特别单元的四位年轻艺术家,也有精彩的讲述。特刊载于此,以飨读者。 (黄俊娴 陶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