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代笔反思中国学术诚信
■黄剑武(艺术评论家、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学术的抄袭剽窃一般是指对原创作品的技法、构思、构图等,或对原创论文的文章构架、部分观点、部分段落等不加转化的复制抄袭,掠为己有。而代笔则是将原创作者名字换成自己名字,是著作权赤裸裸的强夺或转换,当然也有原创作者自愿合谋造假的可能。代笔是研究成果的直接窃取,因此是抄袭剽窃现象中最为恶劣的最严重的一种方式,可谓是学术不端的“终极版”。其现象背后反映出如今学术抄袭剽窃现象的猖獗和无底线。
近日,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字展中有五件作品因代笔被取消入展资格,时隔不久,在由浙江省书协举办的“陆维钊奖”浙江省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也有三位作者经核实为代笔被取消入展资格。近些年,国内学术抄袭剽窃现象频繁发生,似乎无法杜绝,其原因发人深省。
这些事件被处理之后,学术界一切似乎又归于平静,但是进一步深思,在“没有举报就不查处”默认的学术规则下,还有多少现象掩藏于无形,没有被发现披露。一些学术不端者正沐浴着抄袭剽窃带来的荣誉和成功的阳光,志得意满;一些年轻学者、艺术家的学术探索因干扰或无法认定而困顿,其科研之路更加步履艰难。即便是上述两起事件的处理比较及时,但始终显得力不从心,治标其实难以治本。
学术的发展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的专业化,二是学科的国际化,三是学术诚信制度。学科的专业化是指学科专业的科学细化分工,促使发现和解决学科存在的实质问题,驱使进行尖端研究,实现创造。学科的国际化是指学科的学术视野必须与国际接轨,面对该学科的全球共同的学术难题,思考该学术问题的前瞻性、可行性,继而实现最前沿最大的科研价值。从这两点上看,这基本属于学科专业本身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科研成果和推动科研发展的深入思考。而学术诚信则是判断学术真伪,可信与否的问题,是管理和制度的问题。如果学术诚信不复存在,学术秩序混乱,所有原创科研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保证而无法鉴定鉴别,科研成就无从谈起,学术发展最终沦为一句空话,这是讨论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书法代笔、论文代写等等现象的屡次发生,是学术抄袭剽窃行为的持续发酵,归其原因主要是学术诚信的彻底崩塌和学术监查制度的长期缺失。重塑学术诚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规范各学科的学术诚信的制度细化,明确学习借鉴和抄袭剽窃的基本区别和界限,加大行业内广泛宣传,以此为耻,尊重知识的原创和创新,做到学者的自律自觉。二是建立学术诚信监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原创责任承诺书制度,和晋升、评职、评优等挂钩,鼓励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学术抄袭剽窃现象严肃整顿,鼓励民众举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三是完善艺术类学科的参展制度,学术期刊的发表制度,鼓励举办活动单位和用人单位建立相关的监查机构,和中国知网等互联网合作、论文原创认定机制,严格核实把关,做到合理公平奖励。
在学术不端现象普遍和将会继续接受默认的情况下,中国学术诚信监查制度的缺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也大大制约着中国学术的发展。这些年,中国诸多学科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改良学术环境,重塑学术诚信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学术造假意味着学术原创和创新的无法鉴定,不仅仅搅乱了学术秩序和环境,而且大大挫伤了学者和艺术家原创创新的积极性。中国学术诚信的重塑,一方面来自于学者、艺术家重建学术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达到自觉自律;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术诚信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两者是因果的关系,假如前者可以自觉实现,后者对应措施则自然消除,而上述笔者对当下突出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也将成为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