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书法

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

  本报杭州讯 朱小雨 11月15日,经过整整一天半的紧张研讨,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之江饭店落幕。现场交流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各自论文主题发表观点,并接受学术评议人的点评。

  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是西泠印社115年社庆系列活动的核心学术项目,旨在从美术考古、印章史及艺术学的角度,对世界各地古代文明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图形纹饰、文字铭刻与印记等艺术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同时也适量接受传统印学、金石书画与鉴藏研究等方向论文。会议筹备工作自2018年初启动,共计收到论文来稿107篇,其中特邀稿4篇、邀约稿35篇、自由来稿68篇,作者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来稿语种有中文、英文和日文。经过社内外20余位专家评委的三轮现场会议评审,并综合考察作者既往学术简历,于10月19日召开秘书长会议,审议确定获奖论文23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5篇;68篇论文入选《论文集》。获得一等奖的两位社外作者,来自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的孙志强和来自澳门大学历史系的杨斌,经11月12日召开的社长会议审议批准,被吸收为西泠印社2018年度论文评奖入社新社员。

  印章作为人类物质与审美文明的产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象形指事的原始刻符,到钤抑记名的器物之用,再到寓迹寄情的艺术表现,中国印章在逐渐完善技法体系、创作程式和审美标准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门类的艺术滋养,形成了丰富的艺术特质和风格面貌。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图形纹饰与文字曾先后出现在不同媒介的金石铭刻之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样的风格形式,各个地区的印记文化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外延,各自承载着本族群的文化基因,显示出在共性基础上具有个性的形态和功用特点。

  本次会议从主题上看,是对2016年“篆物铭形——图形与非汉字系统印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延续,旨在突破传统的印学研究格局,以提供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取鉴,推动印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当前印学研究的新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学科背景知识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并呈与交融,为这场盛大的115年社庆系列活动留下曲终雅声。


美术报 书法 00018 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 2018-11-24 8792748 2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