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建设新的书法学习观念形态——拓展书法(三)序

  《拓展书法》已经出到第三辑了。从美术报名家工作室连续三年办“学院派”创作与教学实验班以来,2011年启动“名家工作室”向社会发布和报名募集,2011年8月-2013年4月第一期,2013年8月-2015年4月为第二期,2015年8月-2017年4月为第三期。为期六年的这一轮秉承“学院派”科班教学理念和“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想的集中培训,可以用《拓展书法》(一)、(二)和这一册(三)来作为标志性成果。在此中,“学院派”是一个标识和学术理想、目标,而“美术报陈振濂名家工作室”则是它的实际运行载体和平台。

  那些年,我有过坚持不懈努力与自己作战的艰苦卓绝的经历。在“学院派”的规范教学和主题创作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我们把名家工作室两年的教学分成清晰的两个阶段:第一,是关于学院派教学,分为“技巧”、“形式”、“主题构思”三轮集训,各20天。[技巧]的集训其实是贯穿全过程的永恒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阶段。即使在[主题构思]的提炼阶段,也会有“技术”、“技巧”、“技法”的问题。但在[技巧]阶段,它表现为基础的书写法度和用笔用墨还有字法、章法等常识与规范,必须讲究“一定之规”;但在[形式]和[主题构思]阶段,它却是一种应用的状态,是各取所取、各尽其用,而没有“一定之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而第二年则进入“创作”。其三大集训主题,程序却正好反过来,其训练程序的顺位,是先确定(1)主题的提炼与确定(第一期集训内容);(2)主题引领下的视觉形式选择(第二期集训内容);(3)主题所需要的技巧技法的呈现与表达(第三期集训内容)——概括而言,在学书阶段是先从[技法训练]开始,到[主题内容训练]程序完成终;而在创作阶段,则是从[主题提炼确定](它代表了思想)起步,再据以进行[技巧]、[形式]的追随、选择、衔接与配合。这两者的始终起止,在秩序上正相反,处于对流的状态。

  “学院派”书法教学与创作,呈现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极有意味的、秩序严整逻辑分明的结构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聘请的各位任课教师从学院派“一丝不苟”的五体书严格临帖技术规范,到不断鼓励学生探寻各种视觉形式塑造和表现,再到学会掌握从文字书写内容到主题提炼的理性分解和逻辑推演的解读过程;尤其是在第二学年的创作课阶段,每个环节都会要求学员们都会在课堂讨论会上提供几种不同选择方案,并证明每一方案可能拥有的优劣高下;在课堂集体讨论中,还会有来自同班同学和教师各种不同角度的修改设想和建议。最后,在创作主题确定、形式塑造和技法呈现方案基本确定后,才会进行实际的“学院派”创作实践的展开——只要看一下这个三连环教学环节的设置,就会明白它是一个与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一样,拥有严格的教学质量要求与操作程序配合。它与习惯上的传统写毛笔字式的一挥而就,除了书写行为和汉字媒介之外,在行为上并没有互相雷同之处,而是从思想内容、展示方式和技术支撑三方面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综合”的要素,要比过去写毛笔字的单一技术优劣展现胜出多多。此无它:过去是文化技能、实用书写;今天是艺术创作,自然应该有明显的本质不同。而从这样的角度去重新建立起这个新时代(如“展厅文化”时代)对书法的“艺术认知”新模型,并依此建构起书法专业教育的新实践模式,这正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对“学院派”书法教学实践投入持久热情的根本理由。名家工作室的《拓展书法》从(一)到(三),正是最集中又最纯粹地反映出了这样一种学术理想和它的教学形态的精髓所在。

  为什么说它是最集中又最纯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本来就产生于学院即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那“学院”本应是一个最理想的生长土壤。但对于一个像“学院派”这样拥有明确目标和清晰流派轮廓的书法学派而言,“学院”却仍然有它的弱点:这就是它的教师团队首先是一个“职业”的团队存在,而不是“目标”“信仰”“观念”集合的存在。一个学院一个系,任课教师互相之间每个人的艺术观完全可以背道而驰、截然相反,但不妨碍他们有效地教给学生一些标准的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而在我们这个《拓展书法》“名家工作室”教学团队组建时,共同的“学术目标”和理想却是一个必须的前提。遴选教师,除了个人基本功和综合教学能力必须出众卓绝之外,还需要每个人都拥有特别清晰而统一的流派基点和行为方式基准。通常而言,一般的学院或系作为一个公共的教学机构,任职教师团队成员只是作为职业岗位组合起来,每个人学术主张和理想必然各有不同,此之为非而彼之为是,无法凝聚起高度统一而清晰的流派目标,而我们的名家工作室的导师制,以一个导师的学术目标为目标和宗旨,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中青年教学师资团队共同进行极其有序的、有层次、互为因果连环的分工教学实践,目标都是共同的“学院派”创作,但各自作为其有效的一环而存在。循序渐进,以求其成。这样的组合关系和所拥有的优势,是普通的学院和系的一般教学所不具备的。

  在2016年之际,为了检省、反思我们这几年来在“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教训,我曾经发表过几篇研究文章:关于书法教学中“学院”、“书院”、“书塾”三大类型的异同优劣比较分析。

  第一个类型:“学院教学”是教授讲师众人合作依靠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教学任务,不强调流派的目标,但注重或满足于通用的基础能力。

  第二个类型:“书塾教学”则是一个名家主导包揽,根据名家个人经验传授弟子技能和学问,如孔子设帐授徒,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学的都是老师的本领,但老师不会的当然就不能教。所以不可能有“学科”的概念。基本上是个人经验授受,于技能传授可收快速简便之效。

  第三个类型:即我们作为落脚点的、最重视的“书院教学”,则兼取二长,既有群体教学团队运用集体智慧和能力的互通有无、互为因果;又不搞平均和无中心论,而是有某一导师的学术经验积累、尤其是独特的“学派”理念、目标、方法作为旗帜。它是群体行为,但又是有核心主旨的。过去在学问上已经有如二程朱熹之于登封嵩阳书院、以及著名的长沙岳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都是一位学界领袖聚集群英讲学论道,而且有鲜明的学术主张即“学派”形态的学术传授类型。

  我们的“拓展书法”正是这样一种类型,有一支大学教授、博士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有反复斟酌的严整的教育程序设置,尤其是我们有鲜明的“学院派”创作的时代学术主张。同是书法教育工作室,这是另外其他分布全国各省市县乡镇大大小小的教学团队和群体如书法教室、书法工作室最缺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个“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和《拓展书法》的成果,在当下的书法界,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的。

  感谢参与这一名为“学院派书法”科研项目的各位同事、同学、老师们和近百位学员们。感谢支持我们的方方面面的领导、同行、机构负责人。我们每次都有一个三年计划。面向全国老少边穷农村一线教师培训的《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从2012年至2015年,三年三届,取得丰硕成果;有《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指导手册三册(均含课程表、学生名录)》为证。而“名家工作室·拓展书法(学院派书法创作)名家班”又是三届,从2011-2017共六年,有《拓展书法》文献集三册作为见证。在诸种旨在面向社会服务的书法活动系列中,有这样的六册书,可以说是没有虚耗青春时光,而成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鲜活样板了。

  2018年,还会推出相对于前二项成果的第三项计划。目前已运筹成熟。将于年尾推出,敬请大家期待。

  2018年11月10日“双十一”前夜,于杭州一木九石居客次。


美术报 专版 00020 建设新的书法学习观念形态——拓展书法(三)序 2018-11-24 美术报2018-11-2400013 2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