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格调

为积累品质生活经验而买单

——专访生活艺术家陈耀光

  有那么一群拓荒者,困知勉行,精进不休。在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那么一种精神,秉承着文化的传承与设计的创新,是奠定中国设计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是与那个年代共生的身影。

  他是创基金发起人之一,以协助推动中国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承和发扬设计艺术精神,他是陈耀光。他被称为“当代文化艺术空间设计的代言人”,带领他的典尚设计团队先后主持设计了浙江美术馆、李叔同纪念馆、韩美林艺术馆(杭州、北京、银川)、浙江音乐学院、中国(普陀山)佛教博物馆、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公共部分)……

  陈耀光将他独到的文化艺术理念融入了室内空间的创作中,使参观者有了更完美的空间精神体验。他获奖殊荣与赞誉无数:十大最具影响力华人设计师、2010年与隈研吾、伊东丰雄等同获“亚洲五十摩登绅士”,“最出色的名人纪念馆设计师”、“中国跨界演绎精彩的明星设计师”,以拥有12年的南宋古院和千岛湖小岛放养生活,成就了“室内设计界的抒情诗人”的称号。

  他是爱好广泛的收藏家,是职业的设计师,是那个以设计演绎生活的人,无论对一直钻研的文化空间,还是对高度商业性空间,皆能保持一份敏锐的设计嗅觉和自信。他就是他,是中国设计圈里的生活艺术家——陈耀光。

  问:这些年,很多事情都在悄然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您的观察,这些变化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我本人从1987年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环艺系毕业,从业(室内设计)至今已30余年。我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马路的拓宽;见证了从自行车发展到摩托车到汽车……也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追求。

  30年,是一个大整数,在年龄上是一个大跨度,在行业的发展上是一瞬间。作为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我感到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对生活的追求,对精神消费的渴望越来越高。所以消费设计就是消费一种精神的代价。

  这个行业在国内只有短短的30多年,还很年轻,我们都是随之而伴走过来的。由幼稚走向成熟,从国内走向国外,由个体发展成团体,从模仿开始再逐渐谋求原创。尤其是今天,设计活动已经不再是一件仅为生存而依赖的方式。大家自然会想得很多,在探求的过程中都积累着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经验,有的关注文化,有的侧重商业,既传承民族又瞭望当代国际。

  问:国内设计行业飞速发展,设计师也随之拼命“奔跑”,您认为这样飞速奔跑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或者界定它?

  答:2005年开始,我已经开始谈到设计师未必求规模但必须务精,追求独立思想和原创价值。当下的中国,城市建设高速进行,城市地域的距离瞬间缩短,室内设计行业一样处在这个全民高速、全民竞争的社会,确实很难控制节奏。但设计除了竞争,还需要一些尺度上的控制、速度上的控制。理想的设计环境应该是一种琢磨的速度、求精的状态。

  问:在行业不断的变化中,设计师因为个人特质会坚持设计中的不变,和随着潮流的变化,变和不变的取舍原则是什么?

  答:早在十年前,我就已经提过:体验比拥有更重要。为别人创造价值的设计师,首先要先学会投资自己、体验各类消费经验、走访各国风土人情,为积累品质生活经验而买单。这其实是设计师的就业成本。

  生命有限感受无限,设计师的所见所闻是在生活场景下积累的。同时我也说过:施工图是画不出精彩世界的,美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图纸无法堆积出来的。

  问:设计的边界似乎越来越模糊,您如何看待设计内外?

  答:对于设计内外,现在越来越模糊了,可能是我长期受周边当代艺术环境朋友圈的影响,可能是当下人对价值观的表达,更借助超越传统的表达。它可以是一组特殊的组合,也可以是一组创意家具。因为它能够阐述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意义,这样直截了当的表达形式,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取代的。

  问:近年,令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它让你“悟”出什么?

  答:2016年搬离拥有了12年的典尚设计院子,12年一轮转换之后,感发“怀念是另一种更长久的拥有”。

  (易言采访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美术报 格调 00015 为积累品质生活经验而买单 2018-12-01 美术报2018-12-0100012;美术报2018-12-0100013 2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