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鉴藏

“苏米合璧”难有其二

  去年(2017)3月在纽约藤田美术馆珍藏拍卖是个里程碑。这件作品是跟着藤田美术馆而来的,NHK电视台从征件到拍卖一路跟拍,在日本播放影片时引起很大的回响。藏家可能是看到了影片,主动跟佳士得联系。于是在我们到日本征集的过程中打电话来说有“国宝”。我一看到图片,汗都下来了,马上赶到关西。藏家拿出作品的时候,盒子非常朴素,放在毯子上让我们看。慢慢打开作品,正是我们学习美术史时那件苏轼的作品。也有国内专家曾找到这个家族试图回购,这个家族当时并没有意愿出售,谎称在二战时美军轰炸中烧掉了,因此一直保存到现在。

  可能我们今天看起来这幅作品有些质朴,甚至是草率,但在宋代院体绘画盛行之际,苏轼《木石图》开启了文人绘画的先锋。这件作品最能打动我的部分是它的整体性,在北宋这样一个中国绘画的黄金时期,追求的是精致、精谨。但在苏轼的画作里,我们反而可以看到另一种轻松与文雅,这首先与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苏东坡的官运有关,由于苏东坡的官运不是很亨通,一直颠沛流离,他并没有去描绘花鸟和雄伟的山水去迎合皇室需要,而是按照身边接触到的景物,并赋予一定的精神性。从这件作品开始,竹子、石头,甚至一棵枯树都被赋予了精神意义,开启了后来的文人画风潮。

  当我们细细观察这张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干、湿、浓、淡的变化非常复杂,甚至于顺着石头的势可以牵扯到这棵枯树。整个动态往右边走了以后,左边是不是虚掉了呢?他左边又补上了一些浓墨的小竹子,非常细腻。这张画是一张包容的、力量向中心集中的画作。在画的旁边,有同时代非常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的作品。米芾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细线的走若游丝,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们只能找到当时宋代四大家苏、黄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这件“苏米合璧”,相信在历史上应该很难再找到第二件这样的作品。


美术报 鉴藏 00008 “苏米合璧”难有其二 2018-12-01 美术报2018-12-0100008 2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