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乐三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 孝丰鹤鹿溪(今安吉塘浦)人。
诸乐三的父亲是清光绪的秀才,受父影响,开始临摹欧阳询、颜真卿等碑帖,还跟父亲学习雕刻,进而学刻印章,对金石书画产生了兴趣。由于从小身体瘦弱,父亲认为学医比较适合诸乐三, 1919年,十八岁的诸乐三报考杭州中医专门学校,并顺利入学。1929年,在杭州平海路挂牌行医。上世纪30年代后,诸乐三虽然弃医从教,但从未放弃医学,直至晚年仍坚持义诊。
诸乐三与吴昌硕既是同乡,又是姻亲。乐三学医之余,又拜吴昌硕为师,学习诗书画印,并和仲兄闻韵同住吴府,与缶翁朝夕相处四年,得渠亲授,悉心揣摩,深入堂奥。
1922年春,时任上海美专艺术教育系主任的诸闻韵,由吴昌硕介绍去日本吴锦堂家当家教,向校长刘海粟推荐诸乐三代其授中国画课。诸乐三还先后担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及杭州国立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与潘天寿、吴茀之一起为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重建和发展积极努力。上世纪60年代初,参与筹建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晚年,又培养出我国第一代中国花鸟画专业研究生。
除从事教学工作,担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外,诸乐三还积极投身于诸多社会活动,兼任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及浙江省四届政协常委等职。
诸乐三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造诣深邃,自成面貌。
书画奇气实发于诗,诸乐三有深厚的诗文修养,往往未作画时先有诗,以诗入画,以画达意。他的题画诗,风格清朗潇洒,情趣丰富,启人想象,提升书画的境界和品位。故而,其绘画最为早熟,吴昌硕曾说“乐三得我神韵”。
书法则初从钟繇入门,后攻汉魏碑及二王、倪(瓒)、黄(道周)等,笔法浑厚高古,秀逸超妙。
篆刻更深得吴昌硕印学精髓,重意气、薄雕琢,求气韵、究章法,直追秦汉,熔铸古今,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呈现出浑穆高古、清雅疏宕、墨气淋漓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