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专版

文章导航

寂寞沙洲

——张朋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纪要

  时间:2018年11月30日上午

  地点:青岛画院会议室

  11月30日上午,为纪念张朋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青岛市美术家协会、青岛画院、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寂寞沙洲——张朋诞辰100周年艺术研讨会暨作品展”在青岛画院隆重举办。

  本次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探讨张朋先生的艺术成果,研究他艺术人生的创作轨迹,总结他在花鸟画学术领域的贡献,为青岛的文学艺术发展,特别是绘画领域,留下珍贵的文论史料,是一次不可多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活动。

  简洁单纯 精神高格

  赵立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原创研室主任、李可染画院监事)

  我对张朋先生作品的特点,归结为四点。第一点是作品的单纯、简洁。先生作品中的用笔、构图、线条,都几乎简到不能再简。尤其是先生的笔墨,与笔墨繁复的画家相比,先生的笔墨确实不够丰富,但即便丰富也有一个界限,丰富为好,繁复为过。

  第二点是先生作品的质朴无华。回想先生作品,如果比作一个人,就是一个山东汉子,穿得很简单,扎个腰带,可是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就算有的地方有补丁,也补得整整齐齐。当然,质朴无华的“华”更多的是指浮躁,指一种表面上的浮光掠影,所以,张朋先生的作品是真正的质朴无华。

  第三点是在作品中能感受到先生特别低调,不仅是做人低调,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作品上的一种低调。他的画“不要人夸好颜色”,画面给人的感觉就和人一样,虚心、谨慎,不卑不亢。他的作品也不像过去中国画里文人书卷气过浓的那种软弱,可是他也没有那种霸气,一定要高人一头、压人一头。

  第四点,作为艺术来说,总要表现一些东西,表现什么?张朋先生的作品里有比较深沉的内敛。可以这么说,看完张朋先生的作品,有余音绕梁之感。这就是先生作品内容的精神力量所在。

  文心若水 遗世独立

  刘士忠(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

  我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社里非常重视张朋先生的艺术成就,80年代就为张朋先生编辑出版《张朋画辑》,在当时美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后来还有不少出版物,如《中国书画》等,都对张朋先生的花鸟画艺术进行了推介。我认为张朋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史上的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他的画充满了人文的色彩。张朋先生继承、发扬了传统大写意优良的传统,在题材里面含有丰富的人文的关怀。仔细体会他的人物画,画中人物之间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还值得一提的是,张先生是一位在艺术上有独立思考的画家,他坚持画自己的画,一门心思往前走,成就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同时期的大师潘天寿、李苦禅、崔子范等各有所长,是一种平和天真,清雅、洗练,精致、文雅的画风。

  不拘一格 文人风骨

  杨枫(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

  张朋先生很好地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和风骨,使文人画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大放异彩,以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文人画不是穷途末路,而是大有可为。张朋先生的文人画,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又有高超的笔墨技巧,师造型、技法至纯极熟基础上的高度凝练,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匠心独运的结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构图以及物象的穿插,具有现代构成的意味。正是这种意境的存在,明显地和齐白石先生的画风拉开了距离,形成了他个人风格的重要标识。

  张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不雕琢,不做作,随性而作,不经意间透出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笔墨功夫,笔墨高度凝练和概括,形象简洁而生动,夸张变形后更具典型意义,更加神似。我们从他常画的猴、鹰、猫、鸟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证——他既具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又具有高雅的笔墨格调。

  张朋先生热爱生活,根植于自己生活的土壤,从自己生活的周围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找到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笔墨语言,形成了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学齐白石一派而成就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不愧为一代花鸟画大师的称号。

  寂寞沙洲 外冷内热

  张宜(山东省美协驻会常务副主席)

  张朋先生的画得益于他的人格,他是一个寂寞的文化人。正如西方的哲学家荣格所说:“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人格”。著名文学家藏克家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用他的人格拯救了他的作品,延续了他的生命,活在了人们的追忆里,活在艺术的真诚里,活在审美的规律里,活在文化的轨道里。

  用苏东坡的词中一句做为展览标题非常有意义。“寂寞沙洲冷”是人们对张朋先生一生生活境遇和创作环境的外观,他用文化和人格养成的强大内心充满了阳光,他的心不冷,正如后人对庄子的解释——外冷心热。我们正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想在座的各位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家都会伸出你的学术之手,让好作品在这个时代不会冷,让张朋先生的艺术不会冷!让代表了中国精神的大写意不会冷!

  见技见性 见情见度

  陈全胜(山东省美协顾问)

  张朋先生的画给我的印象是:不仅能冲击你的视觉,更打动你的心灵。他笔墨空灵,特别是对虚实的处理,意象经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认为张朋先生的画最难得的是画中透出的那种真诚,以及心性和心趣坦露。更妙的是,画中的一切都似乎是在有意无意间流露的,流露地那么自然,毫无雕琢之感。齐白石的画笔笔用意,却能让人感到一种不经意的轻松;而张朋先生的画给人的感觉是在不经意的轻松中,见其用意处。我认为这是张朋先生的一个特点,他已达到一种人与画合一的境界。他笔下的小动物无一不有童稚的神态,活泼真率中,还带有俏皮和幽默。毕加索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收获就是像孩子一样去作画”。张朋先生能用孩子般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这对他的艺术成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认为中国绘画有四个层面,第一是见技,就是技法。第二是见性,能把心性表现出来。第三是见情,赋情于画,第四是见品格和气度,这是最难的。先生的画多少都具备了四个层面,非常了不起。

  君子之风 丰碑矗立

  王绍波(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青岛市美协主席)

  在张朋先生的画作里,我们可以把写意和工笔这两个概念融为一体。他的大写意的风格里面所涵盖的精微的观察体会和表达,是超越常人的。这是他的作品特色所在,是让人在画前流连忘返的原因所在。

  张朋先生有幅画上题了“君子之风”,实际上他的人品就是君子之风,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君子之风,他的作画状态也是君子之风。他的画给人以从容不迫,非常淡定自如的感受。对于中国写意水墨画来说,他是一座丰碑。如何使这样一个山东的代表画家、这个丰碑真正地矗立起来,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心怀天地 传神写照

  魏百勇(山东省美协秘书长)

  我主要谈一下看张朋前辈几幅画作的具体感受和启迪。

  一个是做事要执着。张朋先生1973年作的这幅画《多少烦心事 磨于水墨中》。他绝不是没有烦恼,一个画家的成功必须要抛开这一切,心胸博大,真正把艺术作为追求才可以。

  二是干工作要专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每一行要有热情。《教师图》描述他教学时的真实场景,学生在教室外面玩耍、跳绳,而张朋先生在专心致志地和老师学生一起研究学习。革命工作是块砖,哪里用到哪里搬,这是他当老师的时候工作态度的一种真实写照。

  第三个启迪就是一种鹰的精神。他画的老鹰,是那种傲视群雄、屹立东方的感觉,这正是他创作激情的内心所现。

  笔墨精神 弘道守静

  刘玉泉(山东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张朋先生的花鸟画艺术在那极度清淡平凡的寂寞之道的成长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品格特征的艺术体貌。他在守得住寂寞的同时,坚持勤奋不断地作画,并在学习和传承方面下足了功夫,又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中,不断地悟通自然万物所赐予的天地之灵、造化之法、心源之本。在勤奋中面对生活的艰辛淡然处之,心境坦然,在勤奋中守住一个艺术家的本性与本心。

  张朋先生的艺术品格贵在质朴无华。简洁、厚重、朴素、雅致是张朋先生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也是他个人艺术魅力之所在。他深谙“大巧若拙”的美学理念,他的画韵味朴拙,既有古拙的高古特色,又有稚拙的天真、率性与天趣。笔墨意象间流露着生涩的力量之美、韵味之妙。这与中国画学原理讲究质朴、朴素、朴雅是分不开的。正所谓“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中国画方法论的极高境界。张朋先生的画更兼有浓重而深刻的苦涩感受,那是张朋先生人生境遇在艺术表现中的自然折射与返照!

  意境开阔 洒脱超诣

  张风塘(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青岛画院院长)

  今年,适逢德高望众、德艺双馨的张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山东省美协、青岛市美协、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和青岛画院组织了这次研讨会和作品展。张朋先生是我国著名画家,生前曾任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青岛画院名誉院长、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与陈子庄、黄秋园、陶博吾先生并称“20世纪四大隐逸画家”。他艺格高雅,大率妙造,简约凝练,洒脱超诣,人品高洁,令人敬重。当年张朋画展轰动京城,受到著名画家及评论家李可染、李苦禅、张仃、袁运甫、邵大箴、杜大恺、陈传席、刘勃舒、赵立忠、刘曦林等先生盛赞。张朋先生生前不求闻达,人淡如菊,今天也不求热闹和高调,以简朴平和的方式来缅怀先生,但我们心里的纪念是隆重的,艺术研讨是郑重的。

  人们谈到张朋先生的绘画艺术,谈的最多的是他的花鸟画,但他的写意山水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其山水画的用笔往往非常简洁凝炼,先用线条描绘出山的轮廓,再以湿墨淡彩附以渲染,墨气淋漓,意境开阔。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毛主席诗意图《战地黄花分外香》,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重峦叠嶂,在山的迂回曲折中画上了行军的队伍,然后用朱砂、墨色进行层层渲染,整个画面洋溢着高昂和壮美,气象宏大。仅从展出的这一幅画中我们就被张朋的笔墨语言所折服。他不仅仅是一位内心平静的花鸟画家,在他内心深处,还折射出一位艺术家远大的情怀。

  坚守本心 淡泊平和

  雷家民(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张朋先生的花鸟画创作与潘天寿先生所提出的东西方艺术要拉开距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观点一脉相承。他的花鸟画创作风格虽然从传统绘画之中一路走来,却又不受传统的程式所制约。在各种艺术观念争论不休的年代,他坚守本心,不为外界所动摇,坚持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研究和探索,绘画特点显著:其一,他善于体验生活,感悟自然,重视写生对创作的作用,造型简练概括,富有童趣,稚拙大方。其二,布局巧妙,笔墨洒脱,意境高远,气势宏阔。其三,他为人淡泊平和,不慕名利,耐得住寂寞。高洁的人品造就了他独特的画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魏晋遗风 典雅温文

  张荣东(山东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

  李苦禅先生的作品充满了时代的浩然正气,气象非常大,气息也大。而张朋先生走向了一种文人式的散淡,带有典型的中国古典文人的情致。张朋发现的是一个有情的寂寞世界,万物有情,万物有灵,草木与人也是同心的,他笔下所有的动物都有着人一样的表情。在张朋的观念里,万物是平等的,人的灵性和动物的灵性也没有区别,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张朋的世界里,虽然寂寞,内心却非常充实,有大欢喜。他看到花草的情感,看到一切生灵的喜怒,是一个类似桃花源的世界,虽然他也生活在尘世中,但他和尘世是有距离的。张朋身上有着魏晋之士的态度,他的作品和这种状态是非常有关联的。当然他的绘画里也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但这种哀愁是文人式的,是一种对岁月伤怀的哀愁。因为岁月无常,所有的艺术家都在拷问生命的意义。其实艺术家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何以印证自己的生命,何以在万物中显现自己的生命。

  张朋的画还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他的画是非常温文典雅的。虽然画得简练,但是有一种非常有文化、有修养、又能触透内心的韵味。文人的视角在张朋的画里得到了绵延,和古人的情致是没有区别的,这背后连着的是一个诗性的世界。

  精神通透 笔墨雅正

  褚庆立(山东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张朋先生是个隐者,他的独立的人格存于其绘画之中。其简洁的画面构图、拙朴的画风让他在近代中国绘画史上赫然挺立。就张朋先生的修为来看,他兼有了儒家的仁厚、道家的无为,更体现出佛家的淡定,他的封笔并非如惯常所言的受外界的那样被动的压力,更主要的是其大彻大悟之后的一种思索,是其主动的选择的结果。当我们缅怀张朋先生,追索他的绘画艺术的本质的时候,更应该对其人格致以敬意,因为他是文人画的最后一个孤独的坚守者。

  张朋先生的人与画,可以概括如下五点:

  一、物质上的寡欲。身处局促的陋室依然拒绝单位的分房,在掀起铺盖的床板上依然能够创作,近乎北宗的 “苦修”。

  二、精神上的通透。他通透中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他通透了人生。草木有情,从其画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情与万物皆通,兼具了南宗的“顿悟”。

  三、笔墨上的雅正。张朋先生的人与画完全融为一体,其中锋用笔的技法,坚持传统笔墨的格调,使其画面在简略中透出雅正之气。

  四、格调上的隽逸。“逸格”是中国文人绘画当中最高的品格,他的画面作呈现出的笔墨的洒脱和放松,体现出文人画“气韵生动”的最高的状态。

  五、情趣中的朴稚。他的朴来自于心态的淡定,他的稚则是其童心的体现。

  诗书画印 超然物外

  邱振亮(青岛市美协名誉主席、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先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人格力量。他的做人,他的低调、淡泊名利,这一切,尤其在当代,显得那么重要,具有榜样意义。因此中国画家讲究人品、画品统一,讲究一切从人格的力量得来,在这点上,张朋先生显得特别突出。

  张朋先生作为一个长居青岛的代表性画家,是内外兼修最好的一位画家,他所读的书,思考的问题,在艺术上的付出,对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可以说很少人能达到。张老师对同一个构图反复推敲,画的时候总要拿起笔来在手指上刻个印,在手里勾一勾再下笔。他在艺术上始终贯彻这种认真态度,尤其是当他成名以后,每幅作品都要做到尽量精益求精。他的画作为大写意来讲,是真真正正能够抒发他个人情意的媒介,把他的精神状态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说在艺术家身上体现出了传统文人画家对于个人人格方面的最高要求——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在修养上的全面追求。

  现在看来,淡泊名利是他一生当中对自己一贯的标准要求。在张朋先生身上,尤其是他的做人的内外兼修等方面,从我们作为晚辈,作为学生的角度来讲,确实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兼容并蓄 独成面目

  范国强(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青岛书协主席)

  张老兼容并蓄,独成面目。这里面齐白石的最明显,包括吴昌硕的、王一亭的、虚谷的、蒋兆和的,还有民间绘画的成分,这些经他融会贯通后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画面。

  我认为“大率妙造”四字可况先生艺术成就,他的画概括:率真,有大气象,大格局,同时又尽精微,有意趣,极为准确精到,格调高雅,洵称逸品。

  我认为今天的研讨会和画展举办的非常有意义。我建议应该出一本《张朋研究》,作为一个个案研究。我们活着的人能够抓住的很多是感性的东西,这些感性的东西是支撑一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架构。我觉得在这个学术讨论当中,应该关注这些基本的架构性的文章。

  横空出世 大匠具备

  刘世俊(青岛花鸟画研究院院长)

  张朋为什么是张朋?不仅仅是他的人品好,更重要是他的艺术品位。如果这个人的艺术品位不高,他一辈子也画不出好画来。因此我们就应该研究研究张朋的艺术品位多么高,而不是他在某一点上表现得清淡也好,简约也好。因为张朋先生具备了高度的艺术品位,因此他就达到了那么高的高度。

  对画家,大画家、小画家,有三把尺子来衡量。第一把,中国画驾驭笔墨的能力;第二把,时代性和文化性;第三把,个性。这三把尺子,张朋先生都具备。

  中国笔墨 小中见大

  刘鹏(沈阳荣宝斋总经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从张老的画上能感受到他的笔墨很中国,而他的用笔集中了这么多优秀前辈的作品风格之后,还是有他自己的笔墨语言。他的绘画题材特别接地气,画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目之所见,这可能跟他受齐白石的影响有关。他画前人题材但不拘泥于这些题材,还有一些浪漫性的创造。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淡泊心态,这是一个画家最难能可贵的。他通过作品,通过发自内心的表达,去体验和表现生活。他通过作品去影响欣赏作品的观众,我想这是张老希望达到的一个结果。

  从我对艺术市场的了解以及对画的感受,他是完全被市场低估的一个画家,他的艺术高度和市场价值没有成正比。我以一个经营者的角度,相信他的作品在未来一定会达到一个应该有的高度。

  笔精墨妙 挚情浪漫

  刘少白(广东和天文化传媒公司艺术总监)

  张先生的画里没有特别宏大的题材,画的都是小花小草,可见他是关心身边一枝一叶的人。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只要内心存爱,他对于所描绘的一切都可以不计较技术,不计较笔墨,不计较造型。而张朋先生恰恰又做到了在造型和笔墨上非常完善。

  张朋先生的画里面非常多的是写生的影子,据说张先生在七八十年代几乎每天都耗在公园里写生,我觉得张先生画的猴子完全可以评为中国水墨画家里面传统造型的代表作,直接达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画造型语言的高度。

  再讲笔墨,张朋先生走的是一种非常温柔,似水一般的柔情的风格。他的笔墨貌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里面是非常多情的,不故作高深,这种真实、浪漫、任性的笔墨,才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最高状态。

  广大精微 深美闳约

  宋文京(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画院理论部主任)

  三十多年以前,张朋先生是一个被发现和渐传播的过程。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对张朋先生进行再认识和深挖掘,从人格精神、思想观念、综合修养、比较研究等角度再做一个深入地研究。张朋先生之于青岛,之于山东都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个案式的人物。这些年来,省内外都做了很多工作,青岛画院今后将结集出版《张朋研究》的论文集。

  张先生在笔墨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称得上是笔墨之神。他的画作立意高远,用心高洁,格调高雅,而且从不落古人窠臼,在笔墨上他也追求自我的表达和个性的表现,有时看似粗笔大墨,恰是合乎分寸。“致广大而尽精微”。他用笔极活,又极扎实,中锋偏锋,随意而用,干笔湿笔,按需订制,绝不保守,但又中肯合宜。把握这一分寸,十分不易,这与他多年摸索和练习以及缜密的思考都分不开。他特别能够深刻体察中国笔墨精神,用笔不轻不滑,用笔不浮不躁,而是蕴藉含蓄,刚健婀娜,因此具备了独立不迁的审美价值,让人流连。

  张先生在书画的精神和风格方面,更推崇朴拙自然,强调不计工拙。“从心之所欲,意到不求工。十纸难一遂,忘情多失中”。他的艺术清奇高古,深美闳约,广大精微,俊逸洒脱,其孤寂之心、逸品之格,真乃君子之风。

  率意朴拙 文心流露

  亓文平(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较于齐白石,张朋先生用笔更加迅疾而变化相对较少,给人一种率意朴拙的味道,他喜欢用直来直去的笔触搭建画面结构,然后再以饱满鲜润的浓墨或者淡墨调和节奏,最后在画眼处略施粉彩,在笔墨纵横交错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偶然的渗化效果,从而使物象带有某种意象趣味。张朋先生的笔墨技巧离不开长年累月的实践,也与他艺术修养的全面不无关系。

  张朋先生的才是一种智慧,这使他的画放在任何地方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如果说齐白石在绘画中融入民间元素摆脱了传统文人画阳春白雪的局面,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那么张朋先生又把齐白石的画面向传统文人画拉回一步。具体来说,把喜闻乐见更多展现为文人品性的流露。与齐白石绘画相比较,尽管缺少白石老人广博深邃、千变万化的东西,但是在某些题材上,张朋先生做了更大拓展,甚至在单个题材的艺术表现力上超过白石老人。

  坚守本心 博采众长

  王文丰(山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张朋先生之所以伟大,有两点很值得后学者学习与借鉴。一方面是张朋先生对内心的坚守。绘画是画家的一面镜子,画家对于生命的体验,对美的规律的认知程度以及后天勤奋程度都会在画面中体现出来。张朋先生很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从而能坚守自己的本心专于绘画,哪怕是后来的封笔,也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在张朋的绘画中看到的不是愤懑与痛苦,抱怨与牢骚,因为这一切都是张朋先生遵循自己内心而进行的选择,并非是想求名利而不得。由此足见张朋先生境界之高,心胸之大,其绘画中透出高妙机微也是很自然而然的。

  另一方面是张朋先生在研习绘画过程中的理性与思辨。张朋先生学习传统却不迷信,不拘泥于某一家;眼界宽广,对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都有所关注和思考;后来私淑白石老人,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继承了其笔墨意趣和严谨的构图意识,而在具体的用笔顺逆、造型观念、绘画题材方面都进行了刻意地回避和改变。他学的是齐白石先生的神,而不是形,所以才能“得白石先生形神似与不似”,才能做到“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点对今天的中国画教与学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道法自然 心有大爱

  林承琳(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与鉴赏教研室主任)

  我特别注意到张朋先生作品中动物眼睛的表现,绝大多数都是大大的,充满温情的,这与八大山人笔下白眼向天的鸟雀形成鲜明对比。八大的孤傲源于多舛的身世,张朋的多情源于内心的大爱。尽管都经历了不幸的人生命运,但一个愤世嫉俗,以凝练的笔墨表达他的不平与不合作;一个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以饱含热情的笔触和经营意匠抒发他对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的热爱。古代文人往往是现实“入世”,书画“出世”,而张朋先生的书画作品积极“入世”,本人却又能孑然“出世”,创造了另一种与众不同的境界。

  张朋先生的作品将民间艺术趣味与文人雅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民间喜闻乐见的“封侯”、“蝶恋花”、“竹报平安”、“钟馗捉鬼”等图案在他笔下洗去了乡土气,濡染了文人的笔情墨趣,让人品味出他的幽默与诙谐。

  安贫乐道 淡泊自持

  张石(张朋先生次子)

  感谢在这次活动中倾力组织的山东美协、青岛美协、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尤其要感谢承办这次研讨会和作品展的青岛画院。父亲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是一个不愿意打搅和麻烦别人的人,今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让我深深感动,越发感觉要珍惜这样一个纪念活动。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展示父亲一生的艺术追求和对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奉献。当下如何推动当代中国花鸟画对传统中国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摆在我们目前的课题,我想这正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意义。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来促进中国画大写意的发展。

  父亲的艺术风格,我认为应概括为形神兼备,意趣高远,构图严谨,题材广泛。用他自己的一句诗来表现:淡简清疏求画趣,天然雅拙贵童真。同时父亲是一个对家庭负责任的人,生活上含辛茹苦,安于清贫,甘于淡泊,对绘画仍保持着滴水穿石的探索精神。在为人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幸拜读各位老师发表的文章和聆听老师对父亲的认识,字里行间透出对父亲的热爱,可以说是真真切切,大家都是在用心来读取父亲的艺术,真情实感可以说跃然纸上。如果不是下一番苦工夫,则写不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最后我想用父亲的一句诗来结束,一纸挥来情正好,平生惟结丹青缘。

  (林承琳 吴为霜等整理)


美术报 专版 00030 寂寞沙洲 2018-12-15 美术报2018-12-1500013;美术报2018-12-1500008 2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