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赏析

文章导航

东方题材成就杰罗姆

  杰罗姆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遵循了学院派的理念,不仅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优秀的古典主义传统,也使学院派绘画在19世纪达到了辉煌。

  让·莱昂·杰罗姆(Jean-Leon Gerome)1824年5月11日出生于法国沃苏勒,早年在上索恩学习素描,14岁开始学习油画,1840年进入德拉罗什工作室学习。1844年杰罗姆陪同老师一起游历意大利。德拉罗什特别建议他研究古罗马时期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样式,这些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846年杰罗姆的作品《斗鸡》入选沙龙展览并获得三等奖章。1848年《圣母与基督和圣约翰和阿那克里翁》《酒神和爱神》在当年的沙龙展览中又获得了二等奖章,同时得到了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耶的赏识。杰罗姆这一时期的绘画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学院传统,但一味地迎合公众使其作品流于一定的媚俗。

  迎来杰罗姆艺术转折的是他的东方之行。从1856年到1880年,杰罗姆先后6次到访远东地区和非洲,搜集了大量东方和非洲的风土人情资料,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仍延续了古典主义的严谨与理性,但更注重明暗和色彩的和谐对比,对人物、服饰、建筑质感的刻画极尽精微,整个画面洋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其神秘的东方情调和精湛的绘画技艺立刻受到观众的好评。如作品《地毯商人》,表现了商人进行地毯交易时的场面,买家与卖家的激烈议价,商品的展示与观看,富有异国情调的着装与商品,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艺术世界,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异域之邦的神奇之旅。评论家保罗曼特兹也给予杰罗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杰罗姆的作品以自然主义手法呈现了与现实的素面相对,并且在表现东方题材方面做到了极致。创作于1867年的《耶路撒冷》是这一时期富有争议的一幅作品,他借鉴了摄影手法努力追求一种视觉的真实,描绘了暴风雨来临之前耶路撒冷的景象,使人身临其境,尽管如此,杰罗姆画面的照片化倾向仍受到一些评论家的批评。

  在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杰罗姆的声望达到了艺术生涯的顶峰。在杰罗姆艺术生涯的后期,印象派开始兴起,但杰罗姆一直坚守着学院派的壁垒,试图通过对东方题材的描绘重振古典主义的雄威,直到生命的尽头。1904年1月10日杰罗姆在画架前去世,他的脚边摆放着他未完成的作品《真相》。

  杰罗姆去世后曾一度被遗忘。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3家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杰罗姆的回顾展,此后的30多年在世界各地多次展出,杰罗姆的作品成为凡尔赛宫、奥赛美术馆、里昂博物馆、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竞相收藏的珍品。通过对杰罗姆的研究,重新梳理和挖掘19世纪学院派绘画的艺术价值,再现这段往昔的辉煌,无论对于修正美术史偏见或之于画家本人,未尝不是一个客观与公正的评价。

  (作者为中央美院博士、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美术报 赏析 00032 东方题材成就杰罗姆 2018-12-22 美术报2018-12-2200008 2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