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沧海和他的“动物世界”
池沧海和他的“动物世界”
池沧海出生于寿山石雕世家,从小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其后更在重庆美院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他勤勉好学,遍访名师,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博采东西方艺术精髓、融汇现代写实表现与传统石雕技艺的风格。他以叶腊石为主要创作材料,潜心专攻动物雕塑,创造了洋洋大观的“动物世界”,作品惟妙惟肖,纤毫毕现,富含蓬勃的生命力。
——厦门市银牌艺术馆
池沧海常说:“人的选择决定人的生活状态,也许不安分就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他当过兵,军旅生活磨练了他锲而不舍、坚持不放弃的品格。他不喜言辞,内心却充满着“不安分”的波澜。
退伍后,他秉承家业,投身到了寿山石的经营中。然而对石雕艺术的酷爱以及“不安分”的基因时刻搅动着他的心绪,和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商海生活相比,他发现自己更钟情于以手传心、全神贯注的艺术创作。看到别人拿着刀雕刻,让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被赋予了生命,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作品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
从此,他浸淫到了石雕的艺术创作中,这一步,一踏就是十几年。寒暑交替,岁月如梭,创作成长之路是寂寞而艰辛的,坚持不放弃的性格激励着他一路走来,多少甘苦,多少喜悦,从手中流淌,从心里蓬发!
他至今还记得,他的第一件作品,朋友说工钱只值30元。然而他却很开心,这是他的处女作。他就像着魔一样地钻研技艺,到处请教,不断摸索,进入专业院校深造,技艺不断娴熟,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他厌倦了模仿别人的作品。他开始放缓脚步,开始思考,决定不再走前人老路,要独自去闯出一片天地。他说,“我这个人喜欢独行,喜欢幽静,喜欢独处,所以在光影的系列中更喜欢表达一种时光的静怡。”
接下来的两年,他探索着材料,探索着题材,探索着方向,尝试着把脑袋里二维平面的图像向三维立体转化,做过的古兽、印钮、草虫不计其数,痛并快乐着,迷茫并充实着。
最终他有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叶腊石这种具有丰富表现空间的材质,潜心于动物形象的写实创作,博采众长,自成一脉,俨然是他个人世界中的造物主,创造出了洋洋大观的“动物世界”。
叶腊石质地细腻,色泽丰富,尤其在同一块石头上的不同层次常常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变化,给予创作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池沧海根据手中石块的特征与颜色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情趣进行提炼升华,巧妙地进行构思创作,再加上高超的雕刻技法,让手中的石块演化成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焕发出饱满的生机与蓬勃的张力。无论立意,构思,色泽,技艺,都可圈可点,令人拍案叫绝。
池沧海对动物的雕刻浸淫多年,他注重观察,特别强调细节的表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带着强迫症地死抠细节”;同时,他又善于构思,通过创作立意的巧妙表达,倾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在他手中奔走而出,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他的犀牛,几乎每件都耗用大块的优质叶腊石,石质经过精挑细选,一般情况下,需要上百吨的石头才能出产一件这样的作品,仅仅从材料本身就已经价值不菲。
池沧海在下刀之前,仔细揣摩,甚至常常先制作大量的泥塑进行试做,通过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构思,方才定下作品的各项细节,然后凝神静气,潜心下刀,一件精妙绝伦的作品由此诞生!
《犀牛》
犀牛是池沧海特别喜欢表现的题材,是他的“动物王国”中的网红。他在一次偶然的际遇中迷上了这种外表强壮凶悍却有着温柔眼神的大家伙,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具有细节上的“洁癖”的他,在犀牛皮肤的肌理上进行了无数次改进,历时三年终有小成,成为了他的一张名片。
这一组犀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是一群活物在大地上徜徉。有的信步闲游,悠然自得;有的伫立凝视,似是发现了鲜美的食草,准备大快朵颐;有的微蹲前瞻,似乎是在周遭环境发现了什么危险的迹象,全神戒备;有的怒气勃发,双耳往后垂伏,微微蜷起一只前腿,尖角前挺,即将对来犯的凶敌施以雷霆一击。
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只白角犀牛,池沧海机缘巧合地获得了这块天造地设的材料,以俏色雕的工艺表现灰白色的犀角,更令人叫绝的是犀角上还有一只红棕色的小犀鸟抓附其上,整件作品天衣无缝,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