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来了

辽博推出“中国古代书法特展”

  本报沈阳讯 通讯员 杨静坤 12月20日,中国古代书法展(第二期)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辽博全面开馆后又一国宝云集的精品展览。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展出馆藏珍品41件/组,从先秦开始至清代结束,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反映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变迁轨迹。其中,荣登央视第一季“国家宝藏”的《万岁通天帖》、唐代狂草书法代表怀素的《论书帖》、宋代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书翰文稿卷》、“赵体”书风创立者赵孟頫的《欧阳修秋声赋》等悉数亮相。

  本次展览中,《万岁通天帖》再次走进观众的视线,作为上一季入驻故宫“国家宝藏特展”的国宝,曾于今年年初在辽博短暂展出过三周,一度成为春节期间热议的文化话题。这一次,《万岁通天帖》再度现身,观众朋友们又可以一览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人十帖的墨迹。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这件珍品最接近王羲之真迹,为后人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能从中看出自晋以下南朝书风的衔接延续,以及在王氏门中书法承传的紧密关系。

  唐代书法是继晋代以后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此时,在行、草、篆、隶各书体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中国书法史上素有“颠张狂素”的美谈,第一期中国古代书法展展出了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卷,第二期呈现的则是怀素的《论书帖》。有意思的是,相对怀素标志性的狂草,《论书帖》代表的却是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

  北宋初期的书法沿续唐代余波,变唐人深雄气魄为雍容端丽。南宋虽偏安一隅,但艺文发达,在书法上承继北宋书风,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书法家。元代书坛崇尚复古,宗法晋唐,形成端庄朴厚的书风。在本次展览中,爱国诗人陆游,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朱熹,政治家、爱国诗人文天祥,这些宋元名臣的书法作品集中亮相,陆游行书《自书诗》、朱熹行书《书翰文稿》、文天祥行草书《木鸡集序》、赵孟頫行书《欧阳修秋声赋》,观众在了解他们卓越成就的同时,感受他们高超的书法造诣。

  明中期江南地区人文荟萃,文人书法重新抬头,以祝允明、文徵明等为首的活跃于苏州的吴门书派,改变了低靡单调的书法审美趣味,成为书坛主流。展览中,祝允明楷书《东坡记游》引人关注,众所周知祝允明以草书见长,其楷书墨宝非常少见,这件作品展现了作者楷书的深厚造诣实属难得。文徵明行书《西苑诗》是作者87岁高龄所作,可见当时作者的精神面貌以及深厚书法功力。

  清代书法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篆书、隶书和碑体书法成就卓著,书坛兴盛,流派纷呈。乾隆时《三希堂法帖》刻成,标志着帖学达到极盛,涌现出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等大家。乾嘉以后,金石学兴起,帖学已入穷途,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法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此后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完成了变革创新,碑学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近代。展览中,明末清初书坛的代表人物王铎的《飞人诗》纵横恣肆,引人称赞。扬州八家之首的金农隶书《相鹤经》,用笔端正,结体偏长,是金农书风的典型代表。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7日。


美术报 要闻 00006 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来了 2018-12-29 9098600 2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