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美育

“画传”对几位名家的启导

  前辈巨匠们如潘天寿、陆俨少、吴茀之、张书旂等等,他们无不是以《芥子园画传》为入手门径,入门之后及至登堂入室,领略各家各派的画风画格,嗣后,又跳出门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再敏悟画理和画史,达到开拓创造,自辟町畦,才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虽然,他们走的艺术道路有各自坎坷历程,其共同点是都得益于《芥子园画传》的启导。故画传、画谱,为一座桥梁,为一个门径,为一部教科书,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当我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就读时,经常接触的老师中有吴茀之、陆俨少等先生,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最亲切最深刻。吴先生曾回忆自己过去学画的经历。他于1915年16岁时入严州省立第九中读书时,课余常临摹《芥子园画传》、《点石斋画谱》、《蒋南沙画册》中的作品。

  其中他对《芥子园画传》的梅兰竹菊部分特别珍视和喜爱。当今,大家都十分赞赏吴茀之先生所作的“四君子”,画得最多,最精绝,最有特色,探究其来龙去脉,对笔法、墨法、章法,有《芥子园画传》中传统技法的影响,同时也以自然为师。他认为学习花鸟画的基础,在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再画其它花卉,则有理可循。从这一点说来,《芥子园画传》中梅兰竹菊的入门技法,独立成章、井然不紊,《画传》编纂者对锤炼花鸟画的基本功甚为重视,起步很高,步骤严谨。

  陆俨少先生说自己“从小喜欢画画,信笔涂鸦,没有老师指点,住在乡间,也看不到名作,到了十三岁才见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传》,如获至宝。”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临摹,18岁才从师学山水画,得到老一辈的指点。其实,陆先生除了擅长山水外,还兼擅梅与竹,信手画来,功力坚实,境界深湛。虽然有的为小品之作,却是出手不凡,正如他自己所说:“用笔入纸”、“用墨光润”,究其笔墨功底,正是从《芥子园画传》中的传统技法而演化过来,他所抒写的云水法以及墨竹法的“落雁”、“飞雁”、“惊鸦”等画法,都有《芥子园画传》用笔、用墨法的气息。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自是超凡入圣。

  张书旂先生自幼喜好绘画,受到叔父的熏陶和指点,这便是他作画生活的起点。开始,他受到《芥子园画传》的启导,不断临摹学习,成为启蒙老师。20岁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1931年,与诸闻韵、潘天寿、吴茀之、张振铎5人组织“白社”,开始互相切磋绘画艺术。在教学中,更是重视《芥子园画传》的临摹学习,并引导学生为入门之路。他指出: “坊间画谱虽众,然为初学者计,则除《芥子园画传》外,殆无足称。”由此可见,张先生十分注重青年学子学习传统技法,大力推荐《芥子园画传》为入门途径。


美术报 美育 00016 “画传”对几位名家的启导 2018-12-29 美术报2018-12-2900008 2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