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版

文章导航

崇德尚艺 大美为真

“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
在西安美术学院召开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扎根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时期美育使命,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于2018年12月15日在学院西部美术馆隆重召开。会议受到来自全国美术教育界、哲学社科界、艺术理论界等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得到陕西省委的高度重视。出席会议的省外领导、嘉宾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西安美术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陈履生,教育部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指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副主任黄宗贤。省领导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吉德,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小龙,陕西省社科联副主席高红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崔天民。

  出席开幕式的兄弟院校嘉宾有: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远钢,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慎十,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穆林,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彭林权,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傅巧玲,天津美术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张福瑜,鲁迅美术学院党政办主任赵双丽,组织部长房新贵,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刘新,湖北美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蒋禄宇,广州美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主任周国琴,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冯民生,美术研究所所长曹桂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以及来自同样是革命老区的黄冈师范学院的老师们。

  西安美术学院领导有党委书记王家春,院长、陕西省美协主席郭线庐,党委副书记任晓峰,副院长姜怡翔、宋晓峰,纪委书记李翔宇,副院长朱尽晖,总会计师王楚秦,组织部部长杨孝龙;以及老艺术家代表、著名油画家黄申发,周晓陆,程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青,以及各系处负责人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开幕式的还有10余家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美育工作者。会议由西安美术学院朱尽晖副院长与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陈履生所长共同主持。

  王吉德常务副部长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董小龙书记代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推动中国美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提出此次会议是落实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践行,也是助力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

  郭线庐院长代表西安美术学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指出西安美术学院希望协同众方力量共同助推艺术为人民、写人民、服务人民的发展道路,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用,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奋力追赶超越,勇于创新,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

  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代表央美介绍了习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情况。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远钢代表兄弟院校致辞,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欢迎与支持,强调新时代的美术教育院校与工作者应该共同承担起弘扬优秀美育的历史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座谈会主旨报告分上、下午两场进行,来自全国的18位专家从不同领域共同探讨了中国美育事业的宗旨、内涵和发展目标,朱尽晖副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座谈会以“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为主题,围绕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当代性;面向新时期的美育工作;“一带一路”视野下的美育发展;基于“真”“善”“美”的艺术教育创新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信念,更彰显出艺术创作与研究推进整体社会美育教育推进社会人才培养的坚定恒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一个社会的精神、知识生产系统,一是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宇宙万物的认识把握,其原始的驱动力来自人类的好奇心。二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人、人类社会,驱动力根源于人类的理性。三是艺术,驱动力来自生命情感,艺术的功能是美育。人生三大矛盾,生与死、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感。这三大矛盾,都与艺术、美育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回信,讲到立德树人,是对人文教育、美育的根本要求。西安美术学院的这次论坛提出“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很及时很有针对性。美术学院要把“美”放前面,文以载道,以美驭术,把美术教育放在立德树人、培育人文精神的大系统、大目标上去展开,而不仅仅是专业、是绘画、是技巧这样一些狭隘的理解。

  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慎十:美育工作是一种文化担当、教育担当:一、面向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具有其重要性,肩负着的历史使命和压力;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类学校特别是美术院校的美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二、新时代美育教育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是:以开放性原则为美育教育的发展方针,以整合性原则发展教育方针。三、新时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举措,立足时代,强调艺术与科技文化的进一步结合;立足传统,强调文化与历史的认同感;最根本的要求是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强调大众教育,提升大众审美意识。四、应该发挥学校党委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系统的美育考核体系。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西安美术学院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陈履生:美的发现表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美的创造则表明人类开始脱离原始状态,美的发现与美的创造提升了文明的高度与质量。审美的功用意义在“成教化”的具体要求中,把图像的观赏与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了审美的社会作用,中国的美育始于美术的教化功能。审美的衍变与审美的表达有时代的特点,审美的接受有文化的传承,也反映时代的变异和创造力。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是中国社会发展到20世纪的产物,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直接通过审美观来呈现,因为颠覆“三观”往往是因为“审美观”的严重缺失。审美观在“四观”中有特殊地位。当今只有充分发挥美育的社会作用,完善审美观,才有可能根治那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严重问题的疑难杂症。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穆林:改革开放40年来艺术院校取得了较多成果:始终按照立德树人,按照德艺双馨的目标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了美育育人的功能;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为己任,努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40年来艺术院校创作的成果,具体表现在牢牢地把握艺术院校美育教育的规律、艺术院校师生的需求、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的资源、用艺术作品感染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五个方面。在回顾中展望,希望以艺术院校美育教育为切入点,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好办强教育,发展美育教育,实现新时期美育教育的新使命,奏响艺术院校新时代的凯歌。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彭林权:艺术是真善美的结合体,具有天然美育功能。作为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艺术育美、以美育人的神圣职责。立德树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始终是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的根本方向。应着眼一系列“新”境遇,以重塑之名,凸显艺术的时代价值和使命担当。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重在改革创新高等艺术教育,重在充分发挥艺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食粮和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作用。川美在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方面,建设艺术人文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促进艺术的“寓教于乐”功能,推动“思政+艺术”实践创新;扎根生活,持续举办“向劳动致敬,农耕文化体验”系列活动,服务国家战略,内外兼修,推动艺术融通民心。

  教育部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指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副主任黄宗贤:艺术与审美不是同一概念、也非从属关系。艺术是民族的精神表征、灵魂呈现及软实力体现,是人生趣味的来源,是人确证自己的方式。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存在许多值得反思的现象,重塑艺术的审美功能就是塑造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品格。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再不能封闭自守,必须放弃“后殖民”心态,以艺术的智慧保持中国文化身份,维护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寻找观念表达与美感表现的统一,以美感力量捍卫艺术的生存,也许是中国当代艺术确立文化身份、建立自身形象的明智选择。美应该是艺术的重要法则、润化心灵的春雨、照耀心灵的阳光、消解隔膜的信物;而艺术,则是社会良知的体现、民族意识的表征、超越精神的呈现、自由心灵的象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美育的讨论不应局限于专业院校,更应引起国家与社会的广泛讨论和高度重视。美育的“育”字非常形象和生动地体现出这个工作的特点,美是需要培育的,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环境、阳光、空气、水分,还需要精心呵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及整个社会环境对“美”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缺失,以至于产生很多美盲。中小学就象一座各种花组成的大花园,每种花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花期盛开的时间都不同,而当前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扼杀了许多孩子对美的追求,此外,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以“工厂化”模式向专业院校输送的艺术人才,后期很难培养,也难有好的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艺术院校、艺术从业人员、教育机构思考的问题。美育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能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个社会对美以及对美育工作的认识。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说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在思考艺术究竟和社会、和人民有什么关系?面对颠覆、破坏、扭曲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的现象,有几个人敢义正词严地说“不”?那些艺术作品传达给人的是什么信息?艺术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答案就是: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让文艺为社会和谐美好发挥独特作用。总书记对艺术的美育功能做了充分肯定。这为我们文艺理论工作提出了一个课题,面对文艺界种种乱象,我们应该做什么?其实,就是要大胆地文艺批评。今天,文艺批评家的重要职责就是呼吁艺术回归美育的重要功能。每位艺术家都应当大胆地站出来,用艺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走向更加美好,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武汉音乐学院思政部副主任胡艺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文艺观所蕴含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彰显了指导思想上的中国特色;二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文化渊源上的中国特色;三是淬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了实践基础上的中国特色;四是凝结中国文艺工作者队伍的创造智慧,彰显了实践主体上的中国特色;五是适应新时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需求,彰显了受众对象上的中国特色;六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国际化传播,彰显了话语范式上的中国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傅巧玲: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总书记曾亲自审定浙江美术馆选址和设计方案,支持浙江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动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世界一流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是蔡元培先生为实现“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而创办的院校,今年恰逢建校90周年。我们近年来的美育工作牢牢把握文化复兴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先锋意识、兼容并蓄的学术品格、人文湖山的诗性气质,围绕“立德树人”,提出“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的“三美”理想,同时立足“美美与共”,承担社会美育责任,以文化振兴助推城市更新,以艺术劳作重建乡土社会,以艺术创造参与城乡营造,以美育开民智,谱写出学院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美育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代的鲜明特点就是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高等美术教育必须思考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促进人类个体在知识、行为、体质、人格、审美、感知、精神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专业老师不但要把课教好,而且应该以其情操和人格来影响学生,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美术教育中。

  天津美术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张福瑜:新时代美育要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美院教师要本着对精神与心灵的高标准培养学生、创作作品。天津美术学院将美育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专业教学、科研创作结合,探索“崇德尚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打造“艺德 艺心 艺行”育人工程。引领学生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昌盛。搭建艺德育人平台,开展与时代同行系列主题教育、传统文化大讲堂等系列主题活动。加强美育的同时,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搭建艺心育人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创作结合,培育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搭建艺行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历史成就,逐渐形成具有艺术专业育人特色的“天美模式”。

  西安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教育家黄申发:美育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被忽视的,并且有许多的误区。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中提出了做好美育工作的新要求,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把这个现实意义归纳在五个方面。首先,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美育的纲领性文件。其次,开创了美育的新时代。第三,是美育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标志。第四,从中国美育高度来看,它是中国美育史上的新篇章。第五,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层设计规定了美育的新时代的方向,包括了美育新时代的内涵。美育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呢?我把它概括了七个字和七句话。七个字是德、美、生、新、全、润、大。德是立德树人为先。美是以美育为本。生是用生命美育和生态美育为一体。新是创造、创生、创新。全是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润是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熏陶和潜移默化的美育特点。大是大爱之心,大美之艺,大美育。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曹桂生: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情感教育,对于构筑和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相互统一的综合体,它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在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作为人文学科能够使人的思想境界趋向高尚。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可以让心灵得到慰藉,从而正确把握人生,创造美好生活。艺术教育的特征不是耳提面命,而是以情动人,它促使我们在审美欣赏中唤起自身的是非感、道德感,养成正确的审美思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使人身心和谐发展。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美育就是以美好,以及和美好有关的一些技术,以此对于人们进行教育。艺术院校以及艺术研究单位,确实在美育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许多专家讲“道”的问题,特别是当“道”进入新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时候,在当今时代,艺术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任务?确实任务沉重啊!我们不仅要有分析的方法,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教育者,恐怕更重要的是看到几千年文化中落后的那一面,需要改造的那一面。关于这一点应当承传自鲁迅以来的传统。当我们讨论自然美、社会美、个人美、艺术美,以及这些美对社会的正面作用的时候,应当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美育千万不能成为“心灵鸡汤”,一定要积淀积极、进取、文明的精神,站在认真负责的高度。

  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青:文化自信理论是对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综合创新和人文精神发展论的高度概括。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必将在科学的文化自信理论引导下走向辉煌。自信是建立在客观的历史经验和辩证的理性思维上,没有自信就不敢开放,封闭保守是缺乏自信的表现。40多年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昭示。唯有文化自信,才能思想解放,才能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步幅也是检验文化自信强弱的标杆。因此,加大改革开放的深度、广度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很难有文化自信的发展。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程征:真、善、美是人类面对自然采取的三种不同角度,它们有自身的属性与分工。这三种角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美是无功利性的,善是功利性的,美育是善与美的结合体,是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有机融合,因而使审美活动拥有功利性。史前石器、半坡彩陶、早期玉器、商周青铜、霍去病墓石刻,这些艺术案例几乎没有一件是为艺术创造的,都属于没有艺术目的的艺术,但它们的形式却完全遵循艺术规律,这是中华美育精神强大的文化传统根系。从中华远古到近现代,美育和审美功能的文脉深厚强大,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不能偏颇,这是美术院校的责任。我们需要培育审美情感与道义情感的双重完善。

  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回顾中国现代美术史、人民艺术家、红色艺术家的进步思想和高尚人格,无不凝聚着思想力量,闪耀着人格魅力,这是艺术院校以美育人的鲜活教材。美术院校立德树人,塑造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的艺术人才: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其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艺术和人民的关系;最后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艺术作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唯此,我们才能教育和激励大学生创作既有正能量又有感染力的作品,引导大学生成为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艺术人才。

  大会总结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朱尽晖:西安美术学院召开“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意在呼唤美育在新时代焕发它应有的功能。18位专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给予重塑艺术美育功能深刻解读,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信念,更彰显出艺术创作与研究推进整体社会美育教育、人才培养的坚定恒心。

  坚持艺术批评与审美理想,是西安美术学院始终坚守的办学方向;坚持以美化人、以作品打动人、以理论凝结人,是学院长期秉承的艺术主张;坚持以美育人、出作品、提升美和人文素养的具体践行,用美的事业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是始终不变的美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精神,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我们砥砺奋进的长远目标。

  那些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有较高审美价值、艺术品位、艺术个性、艺术思考的作品和美育教育融合共筑,不断展现时代、美化时代、铸造时代!我们提出大美为真,器道并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表现时代伟大变革,展现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温度、留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美育的目标就是要树人,要知美、审美、立美,使美育走向新境界,要以美的呼唤、美的熏陶,最终实现美的目标和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愿望!

  此次座谈会集结全国艺术领域的“美育”智慧,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敞开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以高等艺术院校为发端,携手各方艺术机构,助推新时代的文明发展,培育弘美厚德的时代新人。


美术报 专版 00024 崇德尚艺 大美为真 2019-01-05 美术报2019-01-0500033;美术报2019-01-0500002 2 2019年01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