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一封录取通知书——终于等到你

  董亚江,来自西北农村。在高考之前,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里的中学。

  高一那年,董亚江第一次踏进了画室。一开始“连一根线都画不直”的他,却是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迟的那个。在周末,他甚至还和小伙伴撬开了画室的门锁,一直画到晚上。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两年,“我不知道我最后能不能进步,但是那时候,觉得再没什么事能比画画更有意思了。”

  2014年,高三,美术生需要去省城集训,一年三万多的学费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为了赚钱,父亲决定去内蒙古打工,“我能想象的唯一景象,就是父亲站在工地上,太阳晒着他的背,他拖着沉重的钢筋。”离开家乡之前,母亲送来了一双亲手做的布鞋。从小到大,她做过很多双布鞋。“走的时候,母亲一直在门口看着我,我就那样走了,不知道她站了多久,不知道她有没有流泪。”

  那一年,作为应届生的董亚江独自学习、独自悲伤,报考了12所学校,最终专业课只过了一所,却因为文化课的原因没有被录取。第二年,他向舅舅家借了钱,再次走上了集训的道路,母亲去了别的城市,种洋葱赚钱。然而在高考的最后关头,出了一些意外,董亚江无奈地再次与大学失之交臂。和母亲通话的时候,儿子不想让母亲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但其实我心里一直很难受,觉得对不起她,但又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我只能默默承受。”

  第三年,对父母心怀愧疚的董亚江舍不得再让家里操心,但自己打工赚来的钱也不足以支撑集训的费用,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他得知了杭州的艺考机构有免费班的机会,便决定来杭州试一试。去车站的那天,好朋友来送行,“他是顺便到车站买去大学的火车票的,我看着他拿着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更是难受。”这是董亚江第一次离开甘肃,第一次坐28个小时的火车,第一次到杭州,第一次坐地铁。

  参加完画室的考试,董亚江花了90多元住在了中国美院边上。虽然这是他好几天的生活费,但想到身边很多朋友都没有机会来中国美院,“我觉得我此刻是幸福的。”这一年,一切顺利,有了系统的培训,董亚江越画越好,渐渐跟上了进度。虽然校考前还发起了高烧,但一个人也这样扛过来了。

  2016年7月,董亚江如愿拿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终于等到你。”

  如今,已在跨媒体实验艺术系学习了三年的董亚江,对自己的认知也更加明晰。“我更清楚自己是谁、要做点什么。”虽然艺术专业对家乡的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董亚江打算考研、创业的人生规划。

  “很多事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了。只要坚持不放弃,都会有好结果的。”


美术报 要闻 00006 一封录取通知书——终于等到你 2019-03-02 美术报2019-03-0200011 2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