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东方:运刀无多显风流
■文/梨白
70年,新中国站到了一个崭新的节点。
过去的70年,激荡而伟大。
在工艺美术领域,一个个奋斗的瞬间书写成了响当当的名字:周锦云、倪东方、徐朝兴……,他们是改革开放当之无愧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创新者。
眺望2019,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70华诞。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今天起,美术报特别推出建国70周年“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国工匠”系列报道。第一篇,我们将走进倪东方的石雕世界,赏石赏人生。
在此,美术报也诚意向全国发起征集令,征集全国工艺美术领域有突出贡献者的奋斗故事。
投稿邮箱:yyy@8531.cn
2018年底,青田封门山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致敬匠心”祭山大典。91岁的倪东方精神矍铄,健步拾阶,率3000多位青田石雕从业者,宣读了祭文。
那一刻,对倪东方来说,就是圆了一个长久的梦。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母亲是生我者,教我石雕之艺;还有一个母亲是封门山,赐给我五彩宝石。”倪东方说。
倪东方,一辈子用石头塑造万物山水,将自我融入其中,时光留不住,而石头,会记住。
91岁,下刀如有神
“骨肉亲情,抚养如命。飞禽走兽,啣虫喂奶。能飞即离,能跑则去。不报母恩,所谓野生。”在倪东方工作室,记者见到倪大师正在为新创作的石雕作品题词刻字。这件作品叫《母爱》,作品四周保留石料原有的纹路,中间刻了一只母猴和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小猴依偎在母猴怀中,惟妙惟肖。
“作品的原石材料是陈小甫大师送的。构思良久,最终用了3个多月完成了这件表达母爱的作品。”倪东方说,原石不能再生,下刀前一定要构思好作品。
还有一块紫檀冻原石材料,因为中间有一条裂缝,倪东方一直没想好如何处理,于是放置了很多年。直到2017年的一天,他将这块紫檀冻一分为二,发现它们大小差不多,颜色也相近,于是就雕刻成了两件花瓶,一件为梅花瓶、一件为桃花瓶,并在作品中分别刻上“梅花迎春到”“桃花送春归”,组合成一套作品。
倪东方爱石惜石,也懂石。为了让石雕更有内涵,他博览群书,题词刻字,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意境。
虽已年过九旬,倪东方依然每天坚持看书、练字。因为记者也是书法爱好者,倪东方特意题了“艺缘”二字送给记者。
倪东方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中。
种过地,也锯过石头
青田,素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1928年,倪东方就出生于浙江青田一个石雕艺人之家,父亲就曾远赴法国卖石雕和茶叶。小学毕业后,由于家里供不起,只得弃学,打算老老实实种地为生。
有一天,倪东方在地里干活,碰到了他的老师。当天晚上,老师和师母来到了他家,对他说:“长一技胜读十年书。你母亲以前做石雕,你不如跟她学,也是一条出路。”这番话有如醍醐灌顶,促使倪东方下定决心学石雕手艺。
“15岁跟母亲学了半年石雕,日本人打进来了,石雕出口不了,于是种了13年地。还好,学了一身好手艺就是锯石头。”倪东方笑说。
1955年,政府组织成立了青田石雕合作社,倪东方便进入合作社,一开始,他的工作就是锯石头。
尽管只是个锯石工,当时的倪东方仍然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终有所为。
“31岁还是在合作社锯石头。每天提早一个小时到,晚一个小时走,看老师傅怎么打胚、钻洞。晚上回家就自己练,后来有一次把作品拿给领导看,领导很吃惊,问有什么要求?我说想学石雕。”于是,倪东方被调到雕刻车间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末,倪东方退休了,他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创作当中,真正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
“退休以后不一样了,我买了很多书,一天到晚在脑子里做文章。吃饭时想到什么,放下筷子,拿笔记下。书房、工作室、卫生间都放了书。这几天,我还写了两句诗‘家藏千卷书,未知认几字’,哈哈!”倪东方说。
爱石如命也如痴
《花好月圆》是倪东方退休后第一件创作成功的作品。这件作品的石头两边都是硬石,中间是冻石,很多人都不敢买,怕中间的冻石会碎裂。但在倪东方看来,这块石料奇异难得,“非买不可”!
买下石头之后,他连续三日闭门不出,独自揣摩。最后,他运用了圆雕、镂雕、浮雕等多种手段,呈现的作品简练概括,线条优美,表现出“花好月圆、白头偕老”的意境。
另一件《睡美人》是倪东方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1980年的一天晚上,倪东方的家门突然被敲响了,原来是有人要给他看一块石头:上有2.5厘米厚的黄金耀,下面是5厘米厚的封门青,是块难得的金玉冻,但是,石头价格是倪东方全家人三年的收入。“我和家里人一商量,这块石头如果别人买去肯定就会做印章,石头就糟蹋了。于是,全家把存款凑起来,不够,又把戒指、项链都卖了,凑出一万元。一夜之间,万元户变成了万元石。”倪东方笑说。
“石头上面黄的一层有人说雕个美女,有人说雕个卧佛,我说,不雕!该雕的雕,不该雕的不雕,”倪东方很坚决,也很自信。
“不能随便动刀,不能把石头糟蹋了。我在构思时总想该留不该留,该留的是心头肉,不该留的如地下泥。不能雕得满,雕得满是商品不是艺术品。”倪东方说,他九十年的人生追求就是做件好作品。
倪东方认为,天下无处不题材,就看有没有感受。一次,他去千丝岩,看到石头上有两只布谷鸟在叫,地上一片白白的霜,他想这是个好题材,应该构思一件作品。但霜雕不出来,怎么办呢?看到枫叶红了,他想,枫叶红就有霜降的气息。于是构思了两只鸟,在红红的枫叶上鸣叫,取名《鸣秋催来一林霜》。
作品永远留在青田
在人们的眼中,倪东方是位大师。但在倪东方自己心里,他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热爱石头,喜欢与石头对话的人。
曾经有人一眼看中倪东方的代表作《花好月圆》,想出两千万元买走。“我不卖,这虽然是我的作品,更是青田人民的财产,我卖不了。”倪东方说。这件作品,在1992年被印制成邮票发行。
作为青田石雕的泰斗级大师,近年来倪东方一直致力于技艺传承创新。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强调创新,总能在二者之间游刃有余并频出佳作。
“人生到了90高龄,我的作品也想让它们有个归宿。看到以前比我年龄大的大师,他的作品卖的卖,儿女分的分,而我的作品永远留在青田。”倪东方说。
为了存放作品,倪东方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设立家庭陈列室,取名“惜石斋”。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留下了“东方珍宝、世上精品”等赞语。青田石雕博物馆建成后,倪东方又将《花好月圆》等一部分作品无偿捐赠。2017年,他又把近两百件作品搬进了新建成的倪东方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