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育

美术教师的艺术启蒙观点选摘

  蔡老师(杭州第七中学美术教师):对于孩子来说,画画的兴趣从来不需要培养。在孩子的心里,看到的世界是纯净的。他只会用他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个世界。作为家长,我们不去干涉他的表达方式,只会鼓励他尽情地释放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千万不要太早就禁锢孩子的思想,干预画画的形式和内容,还孩子一个单纯质朴又充满幻想的世界。

  杨老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艺术的启蒙来源于生活,从儿童的绘画中我们见到生活气息在“童画”中显著的痕迹。艺术所提倡的时代精神,在“童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徐老师(杭州第七中学美术教师):画画为每个小孩天性,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形状颜色直观入眼的,但父母、朋友、玩伴的言行及评价自然会对小孩产生认知影响。而正面积极的态度我们称之为美育上的熏陶。我想这就是艺启吧。

  缪老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孩子在经历涂鸦期的时候都是培养画画天赋的最好契机,无需刻意引导,更不要限制,你惟一要做的就是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的想象力再飞一会儿,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对色彩的敏感以及无师自通的喜爱和创造,已经超出甚至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胡老师(任教于浙江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没有受过任何程式化的教育束缚。歪歪扭扭地拿着笔画出的极其幼稚但非常纯粹的线条,这种天性使然所出的效果让大人们望尘莫及。这也是特定时间段所拥有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对于我来说,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不同的工具,适当地描述一下工具的性能,然后不干扰,让其自由发挥,画完时给予一点意见。

  冯老师(杭州萧山第五高级中学美术教师):鼓励小朋友画画在小时候很简单:只要把东西准备齐整,材料尽可能丰富多样,各种玩,怎么都是天真原始激情的作品。

  长大一点后,发现他是一个很散漫不太会主动观察的人,所以绘画是帮助他有条理地记录他的生活、他的感受、他的观察和他的想象的一种工具,绘画是他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是一个帮助他尽可能细致体验生活的方法,帮助他理解他周围的世界,所以他目前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创作作品中,他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和如何同他人沟通。

  杨老师(杭州市行知小学美术教师):殊不知,真正能触碰孩子们纯真童心的恰是自由涂鸦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活力和愉悦,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慢脚步,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你会发现里面的世界何其丰富。

  童老师(任教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学龄前期的孩子对社会事物接触越来越广泛,能够较为独到地描绘日常所见的各种视觉形象,并且附加上自己的思维逻辑。启蒙者要支持、呵护该年龄阶段孩子的涂画欲望,将欣赏的态度表达出来,并且“恳求”孩子分享画中的故事。

  诸老师(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在“艺启画话”的阶段,我们家长的观点就是没有观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象,不按章法地去描绘自己的思考。看孩子的绘画是跟孩子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像在读她的小日记一样轻松,有的时候很有趣,有的时候无厘头,又有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看着看着会发现她就这样渐渐地长大了,而这些画便成为了她最珍贵的成长印迹。

  张老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我太太经常埋怨我,说你身为美术老师怎么不教教孩子绘画,我说儿童的绘画在于启蒙和引导,一个不是美术专业出身的人也可以做到这些,更多是给与孩子联想和想象力的空间,就像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她想象出故事的画面、情节,绘画只是一种表达手法,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绘画的媒介中,去体会一种情感上和感官上的自由表达,从而让她能感知艺术的内核,这也是艺术感知的最高层级。

  成老师(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画笔自由地去记录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孩子的绘画过程中,少干预,多倾听,让孩子能不受限制地去表达。多带着孩子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去看各种艺术作品,去大自然写生,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

  赵老师(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让孩子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最有印象的内容概括成画面的元素,用最直接的笔法一次完成用以记录最真实的感受。

  计老师(任教于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博士):我们习惯性地怀着功利的心态看待孩子们的绘画学习,我们总是在想他们的技术手段如何最快最大限度地获得提升。固然,技术之于绘画很重要,但是在绘画领域最为重要的是抽象构造能力,这种能力不限于绘画方面,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都是极为重要的。我的孩子出生于美术家庭,但并没有从父母这里学习到什么跟绘画相关的技法。我始终觉得让小孩自由思考最为重要,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懂得自由的边界是什么。

  姜老师(杭州第七中学美术教师):在欣赏儿童绘画表现出的天真童趣和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时,更需要一些理性的判断和分析,随着小孩慢慢长大,兴趣点的转移或者学习的环境发生改变后,儿童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改变了,这时必须站在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儿童绘画,敏锐感受到发生在小孩身上的一些变化,及时调整之前所引导的一些方向和兴趣点培养。

  邱老师(任教于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出于人的本能,画得像是简单的;客观地表现对象,画得像并不是很难,这基于人的认知发展。随着儿童认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地会借助于对象去表达他如何观看。当然,我更关注于他是否还很“自由”地在表达,“自由”在表达的过程中和“认知”在不断的发展中发生着各种关系,而这个才是儿童在绘画启蒙上“有意思”的过程。


美术报 美育 00022 美术教师的艺术启蒙观点选摘 2019-03-09 美术报2019-03-0900010;美术报2019-03-0900011 2 2019年03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