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书法

文章导航

锦灰堆漫谈

  西泠印社成立至今已有116年。在杭州倡导风雅与清赏,印社自是当仁不让。在春初寒雨连绵中,一场由西泠印社集团主办、西泠印社美术馆与会稽金石博物馆承办的“岁朝清供”在2月27日开幕了。在花鸟画里,就有“岁朝清供”这一类。朝为一日之始,岁朝自指正月。清为清雅之品,供为玩赏之物。岁朝设于案头几上,悦目怡心之外,更兼延年益寿之功。以故,数千年来国人深爱好之。

  这次展览,为期三周。多般展品之中又以越国玉石礼器、汉晋古砖、名家书画为主。余在上海朵云轩曾宣讲《砖乐无极》,掌声时涌。古砖,关于文字、图绘、历史、艺术,不但有时代特征,又有地区变异。“秦砖汉瓦”,早已成为全球收藏的热门文物。经过精拓,则又成为衍生类文物。拓上经名家题词,更是身价百倍。上述之展,属“大美与共四季清赏雅集”之一,名以“西泠印社社员锦灰堆作品题跋展”。以古砖为骨干来创作“锦灰堆”,可以说是会稽金石博物馆馆长张笑荣的一大发明。他藏砖近两万,昔年,我见他制砖砚时裁下之垃圾中颇存一二古代文字或图形,觉得十分可惜,遂将之搭粘成四种“甓山”,这则是我的发明。张笑荣是我的学生。我俩于古砖各有创造,巧矣。

  “锦灰堆”或许有些人还不熟悉。其实,它和“岁朝清供”一样都是花鸟画中的一个小分支。或许,“锦灰堆”是最小的一支了。“锦”,据《古代词语词典》:“有彩色花纹的纺织品”。在典籍中,先秦文献如《诗经》《左传》《战国策》等均见之。“锦灰堆”之锦自然与丝绸无关,无非言其色泽与花样灿然如锦。较一般花鸟画而言,它果然是更集中、更精细、更多彩以至五花八门的一个小众类型。画中所存物种,其实不限花鸟。可以这样说:国画系(美术学校)之四大分科即花鸟、山水、人物与书法四项之物皆可入画。其四项原不入画者(如食余之垃圾、废报纸等),亦可入画。“灰”,当然并非全部炭化之灰烬,而是指经火之残片。所以美院四大分科之作品均可画其小残片,四周可见烧过之从焦黄至黑颜色,即“锦灰堆”常见之内容。“堆”,是许多残片堆在一起。请注意:是堆成一堆,而非诸残分离。其中心之物,必四面与他物连接;其周边之物,可1~3边与他物连接。堆成形状,应依纸的大小与形式使之不成形,即自然形。如堆成规矩的方、圆、三角、菱、矩诸形,即见人工之迹,必非佳作。

  残片,可因烧余、跌摔、撕裂、腐蚀而成,系“破相”之废物,必须数片合成,四五片还不行,至少六七片,多至八九片以上。因此,“锦灰堆”有两个别名:一叫“八破”,指其中有八种左右之废物;一叫“倒翻字纸篓”,指多余纸质之残件。

  “锦灰堆”的开创者,学术界均尊奉为元代的大画家钱选(1239-1301)。钱选字舜举,与赵子昂同称“吴兴八俊”。和赵不同的是:他入元后不做官,以书画为一生事业。其画,以花鸟为主,偶作山水与人物。他有次在家宴以后,见桌上之螯钳、蚌壳、鸡骨等垃圾杂然一堆,别有情趣,即画而存之。此画后有流传,遂为后人所知。“锦灰堆”并非元代之名,目前只能定起于清、盛于清。王伯敏《中国绘画史》论钱选未论及印章。我查叶为铭《广印人传》有收,称“沈明臣云:善摹印,有《钱氏印谱》。”总之,文人之介入制印从宋之米芾起,至元之赵、钱已属名家。

  历史上最负盛名之“锦灰堆”大家为浙江镇海人郑达甫(1891-1956)。据《镇海志》:其人为有史以来第一能手,画了五六十年。郑氏廿多岁原在慈溪谷当账房,业余即作“锦灰堆”。为亲友送沪,出路不错,遂迁沪以此为生。期间,曾为闽商杨渭泉邀请为彼代笔,四、六分成。所以,世上流传之杨氏画,其实为郑氏所作。郑画曾参加解放后第二届美展,后得加入上海文史馆。郑、杨之外之“锦灰堆”画家,近宋翼青(1918年,涿州人)与耿王洲(1948年,淄博人)及其子学知等,真是寥寥无几。据查,宋氏于上世纪60年代曾得我国顶级当代书画大师齐白石之高足王铸九之教,齐公似未见此类作,王氏有否此品亦尚待考证。耿氏于1993年到浙江美院学习,后又拜宋氏为师。其子学知(1973年),世其业。所作紧随时代之新事物,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神舟5号等。网上称耿学知为“锦灰堆”当世第四代传人。然其父为第三代,宋翼青为第二代。因宋氏除从师王铸九外,又师从姚华之学生刘保筠(1901年,琢州人)。由于齐白石与王铸九可能不搞“锦灰堆”,而刘保筠能之,故为第一代传人。师祖姚华(1876-1930,贵阳人)所作称“颖拓”。虽然郭沫若赞之为“古今别开生面之奇画也”,然与“锦灰堆”之灿然杂破略异,及与全形拓为近。

  因为既新奇又多彩,虽不受文人墨客推崇而颇得外国藏家宝爱。美国有个皮博迪博物馆,收有很多历代的“锦灰堆”佳作。据该馆专家南希所述,著名之画家如袁少甫、胡善述等十余人。因经音译,可能不准,故不多引。我在1970年,曾以六国币、汉印、晋砖、唐瓦、宋镜等拓于一纸,再写甲骨文、石鼓、小篆、诏版、盟书、古玺穿插其中题为“早期汉字集萃”。1989年在美展出时,为人高价攘去。论来,与姚华之作均“锦灰堆”之流亚也。俗话说得好:“把戏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次西泠印社美术馆之展很有新意:以古砖为核心,杂以碑、泉、印等杂色拓之;每纸(及预制为扇)均由西泠印社社员精心题之。妙哉,此展也。


美术报 书法 00027 锦灰堆漫谈 2019-03-09 9594594 2 2019年03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