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应进一步区分制定实践型与学术型美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经过百年建构,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其中,美术学学科既包括创作实践也包括理论研究。很多高校在美术学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尽管会有实践型和学术型的区别,但基本上都强调既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结果往往是,实践型研究生理论研究能力常常不足,而学术型研究生创作水平往往不高,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两项能力均不突出。

  近年来,关于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话题已经引发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热议,包括对美术实践类博士研究生设置合理性的质疑等,这些都从一定层面上说明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或目标至少有需要进一步研讨的空间。社会究竟需要哪类、多少高层次的美术人才?目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经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检验,始终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这很多问题,都还有持续讨论和调整的必要。

  一、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高校美术学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创新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美术教学和研究工作,能独立从事美术创作与设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在具体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时,有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材施教、自主选择、区别培养不够,对学生的天分和优势的发现、引导与个性化培养还有待加强;二是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与就业去向的调研较为缺乏;三是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四是考核方式和标准容易僵化,束缚人才发展。

  二、造成这些问题的部分因素:一是学科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本身需要根据实际不断总结和调整,有一个从一般性学科规律到总结学科特殊性规律的过程;二是真正做到开放和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还要克服很多难题;三是不求全责备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经验和方法不足。

  三、为改善这一问题,我建议:组织各方专家,并有毕业生参与,共同持续探讨更合适的方案;招生时对实践型和学术型的考核重点和标准更加严格细分;根据学生优势和未来就业方向,侧重某一方面的培养,也可以在第一年设置相同课程,第二年开始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个性化重点培养,使术业有专攻;更加明确区分毕业考核的方式和标准,在内容上,实践型是否可以选择与毕业创作相结合或引申出的选题,学术型则重点在理论研究的学术性或创新性?实践兼学术型的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导师组的构成最好实践教学型与理论研究型教师兼而有之,优势互补;加强有针对性的毕业生调研和社会反馈调研,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能力培养侧重比例,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各类美术人才——适合做教学科研工作者还是做职业艺术家,或者二者都能胜任;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培养方向的重点更突出,并不意味着要将非重点的内容舍弃。


美术报 要闻 00006 应进一步区分制定实践型与学术型美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9-03-09 美术报2019-03-0900016 2 2019年03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