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时评

美术走基层 八闽乡村行

——中国美协“中国精神·中国梦”福建采风手记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3月6日,笔者与中国美院教授、中国画系副主任刘海勇一道,乘车前往活动期间驻地武夷山庄,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福建省美协与武夷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活动。

  3月7日,绵绵春雨里,响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主张的采风活动,在“朱子故里”福建五夫紫阳楼遗址拉开帷幕。据悉,这是新春以来美术界组织的第一场较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写生活动。杜松儒、梁时民、赵胜利、黄华三、陈金华、林涛、张淳大宝、杨鹏、刘海勇、高毅、张仕森、苏睿、付振宝、孙志纯、李晖、倪春林、吕峰、迟连成、陈铎、李瑞、罗东风、程晔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30余人,进行写生创作与文艺志愿活动,同时宣传福建改革开放40周年来取得的光辉成就和美丽乡村形象,助力福建美术发展,为武夷山撤县建市30周年和申遗成功20周年添彩。仪式上,来自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的相关领导和艺术家代表向五夫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捐赠了一批艺术书籍,为五夫镇浓厚的艺术氛围再增亮色。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紫阳楼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处处可见当地人民对朱子文化的传承,对乡贤的景仰之情。五夫镇上的兴贤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全长1000余米。尽管名声在外,但保护得当,村民热情淳朴,保持了古朴的原貌,极具生活气息。画家们自由取景写生,将这“美丽乡村”纳入画图。武夷山庄坐落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大王峰与幔亭峰麓,处闽江源头崇阳溪畔,由中国建筑大师杨廷宝教授指导建筑。建筑风格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突出闽北民居特色,又具有江南庭院风采,曲径回廊,浅滩流水,环境清幽,极适合美术家们挥毫泼墨。而作为全国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更是以其独特的古镇村落和历史文化遗存,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现实素材母题,吸引着全国美术家们的目光。

  笔者作为随行记者,见缝插针地对画家老师们进行了采访,通过与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胜利,武夷山市美协主席吴丽英的交流,对当地美术的发展状况有了大致了解。从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活动管理处处长杜松儒处了解到,美协2019年主要活动计划以及此次走基层写生、送文化活动情况。杜松儒介绍说,“‘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活动作为一个品牌,到今年已是第四年。今年‘美丽乡村行’的最后一站将前往到四川雅安,用画家的画笔去表现四川山水,特别是新农村的变化。5月份将举办‘美丽乡村行’写生作品展。”

  在武夷山的春雨中,画家们还走访了五夫镇毛厂村、卜空村、下梅古民居等地,充分体验了美丽乡村和八闽文化的迷人魅力,与不少普通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被画家选中做模特的村民都感到十分高兴、自豪,这些“模特们”,在画作完成后纷纷要求记者帮他和画作合影。艺术家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武夷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独特的人文风情、古朴风貌,以画笔映照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短短6天的活动,使众多艺术家收获满满,笔者虽因为工作关系提前“离队”,但也收获良多,有心灵感触,有艺术启发,更有满满的友情。

  近年来,中国美协倡导“走出画室,写生创作”,鼓励中国美协会员到人民中去。到基层采风写生作为中国美协的一个常态工作,画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基层、乡村、大自然,激发艺术灵感,使画家感受更深层次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感觉,感受真实的“新时代”成就。同时促进各地美术名家与基层画家的交流学习,扶持基层美术创作。此举还促进了全社会尊重艺术、崇尚艺术、热爱艺术的风气。来自四面八方的美协会员,尽管艺术思想、风格各有不同,但正需要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俯下身、沉下心,为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艺术高原上铸就高峰积蓄力量。


美术报 时评 00006 美术走基层 八闽乡村行 2019-03-16 9662969 2 2019年03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