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论说

图文互证在古代书论解析中的应用

  《书概》是晚清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刘熙载所著《艺概》的子篇之一,汇集了刘熙载一生中关于书法艺术的卓见确论246则,论述了书法艺术的本质根源、本体语言、创作风格、审美特征、学书方法、书家评介、书法史论等诸多方面。《书概》一经问世,刘熙载书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就得以迅速地传播,被书界所重视。时至今日,其书学思想对书家的实践创作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今人对《书概》的解读,多从其文本的注释和解析着手,大多注释准确、评价中肯,也不乏真知烁见,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该文旨趣。2012年4月底,我的老师洪亮应邀主编《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我有幸参与进来并负责著述《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立项之初,洪老师就认为:“如果再主编一套注译本,虽能将古代书论做一次系统化研究与整理,但若没有新的文献资料充实,那就难出新意,选题也难免重复。考虑到古代书论中对书法大量比喻性的描述,一直以来都是用文字阐释文字,难免让人费解。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确定运用图文互证的新方法,用图片配上深入浅出的文字解析来进行全新的阐释。”

  因此,“图文互证”就成了本书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我们对古代书论研究新方法的探索。此法虽有创新的意味,却非无中生有的想法,这在洪老师著述的《大学书法教材系列》、主编的《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中多有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文互证”就是根据本书技法论部分出现的特定书法本体语言附图说明,并依据图片加以文字解析,即“文——图——文”。“图文互证”的关键不是仅仅在于“证”,而是“互证”。也就是说“图”不能只是“文”的映射,“文”也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图”,而是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阐述并能契合一致,颇类似国学大师王国维倡导的“二重证据法”。笔者试图通过解析与图文互证的方法对刘熙载书论深度挖掘,力求把原本“高大上”的书论解析得图文分明、分析入理,既做到专家认可,又能够“接地气”,让广大读者一看就懂、一悟就通,并用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

  刘熙载说:“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他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那么,书论研究也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而赋以新的内容。在这个读图时代,以“图文互证”的方法研究书法本体语言,既算是对中国古代所谓“左图右史”传统的继承,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由于笔者学不深、业不精,难以把洪亮老师所倡导的“图文互证”解析法更好地去活化、优化应用,甚为惭愧!一些观点难免管窥蠡测,知其孤陋,望读者批评指正。


美术报 论说 00015 图文互证在古代书论解析中的应用 2019-03-23 9691355 2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