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专版

浙江地方画派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塑造

丽水巴比松油画30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为探索浙江地方画派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开发浙江地方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资源,促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创作活动,助力浙江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战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丽水市委宣传部、莲都区委宣传部和丽水学院共同主办的“浙江地方画派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塑造”研讨会,于2019年1月16日在浙江省展览馆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淑女、丽水学院校长肖刚、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莲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加慧,以及受邀的理论家、艺术家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专题发言和热烈讨论。研讨会由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院长、浙江当代油画院副院长周绍斌教授主持。

  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不懈地坚守30年

  胡伟飞(丽水学院巴比松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走过30年,这是个历史节点。三十而立,这段历史是应该回顾、梳理和总结的。我主编了《唯心画物——丽水巴比松油画三十年(1987-2017)》作品文献集。这本作品文献集力图全面记录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30年的发展脉络。按时间序列分为开创篇、发展篇和当代篇。第一个10年为开创篇,标志着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和创作氛围已基本形成,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与坚持,为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0年为发展篇,“巴比松”油画群体在发展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风景写生与创作意识进入常态化,油画群体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比较成熟和自信,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创作之路。第三个10年为当代篇,古堰画乡应运而生,并多次举办全国知名油画家写生活动,使本土艺术家开拓了视野,并且新生力量不断加入,创作题材风格也逐渐走向多元。三个阶段的发展表明,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的形成,是根植于丽水的青山绿水,一方水土一方人,更有自己的特色。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能不懈地坚守30年,在浙江地方画派中是没有的。这里除了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及省美协的关心扶持外,市美术家协会以及团队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丽水巴比松”始终是浙江美术界的一个品牌

  骆献跃(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丽水巴比松”这个话题是省美协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关心的。它始终是我们浙江美术界的一个品牌,在全国也具有很大的反响。我先介绍两件事情,第一件,1931年在上海,鲁迅先生举办了暑期木刻讲习会,学员里就有丽水的金逢生和潘仁两位先生。第二件,1978年在北京、上海先后举办了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作品展,非常轰动。因为刚刚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看到了米勒、柯罗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引发了我们中国一代美术家的创作热情。1986年李大芸秘书长和詹维克、胡委伦、管建新老师提出了“丽水巴比松”的概念,希望丽水的美术群体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以油画为抓手,形成丽水特色。同时,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得到了持续发展,到今天是30年的历史,引领了丽水本地的油画家长期坚持扎根基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丽水巴比松作为一个地区的美术实践,成了践行总书记“两山”理论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丽水美术人的一个方案。今天丽水学院带来了《丽水巴比松油画30年》画集,回顾总结丽水巴比松30年的发展,对今后地方美术的发展之路有借鉴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丽水美术事业的发展优势最终是要为丽水的社会进步提供服务,也要为丽水的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我们接下来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从美术里走出来服务社会,丽水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优势。

  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是在大自然中行走的人

  蔡志蔚(丽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历经30多年的风雨,“丽水巴比松”不仅没有烟消云散,反而成就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地方画派。60年代开始的梁铨、詹维克、管建新、沈古运、胡委伦、吕明哲等,凭着他们对家乡风景独特魅力的欣赏、热爱和执着的表达,直接促成了丽水地方画家对风景的特别关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早期,初出茅庐的一批画家,或写生,或创造,焕发他们艺术感知和创作热情的,仍然是那些每日历历在目的秀山丽水。法国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与丽水自然风光相似,尤其是柯罗“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名言,对丽水画家们的启发和影响巨大。他们开始学习柯罗、米勒、卢梭等巴比松画家,走向瓯江两岸,描画家乡的山水田园,以写生为基础,写生即为创作,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美学话语。丽水巴比松的画家们,以自己的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丽水风景,表达他们审美判断与艺术情趣。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是在大自然中行走的人,他们扎根本土,以秀山丽水为素材,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佳作。作品中蕴积了画家对于山林、瓯江、村庄、土地的浓郁情感,寄寓了他们对家乡的虔诚,对艺术的痴迷。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又蕴含当代的创作理念,独树一帜又雅俗共赏,深得专家和大众的喜爱。

  丽水巴比松画派面临“向何处去”

  雷建华(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毕业于丽水学院艺术学院)

  丽水巴比松画派,作为一个乡土风格的美术流派,在浙江省及至全国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孕育和培养了一批富有本土个性风格的美术家,还通过画笔很好地宣传了丽水得天独厚的风景人文,为“秀山丽水,诗画田园”品牌创建和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丽水巴比松画派”所蕴育的“师法自然,守望家园,描绘乡土”精神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因而也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一艺术团体存在着明显的创作群体流散,风格作品减少,艺术精品不多,市场接轨困难,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三十而立,“丽水巴比松画派”不仅在学术层面,自身也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即艺术内涵、表现技法的创新发展与抉择。同时,如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顺势而为,重整力量,夯实后劲,发挥更大作用,争取更高成就,更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如何体现丽水巴比松独特艺术风格面貌

  管建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原丽水师专美术系老师)

  我说两点,第一是丽水巴比松的生态。丽水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油画家坚持创作活动,30年来,该群体经常有年展、双年展、联展及群体成员的系列个展等交流活动,并出画集、刊物等文献资料。有了这样好的生态基础,再来思考丽水巴比松今后如何更好的发展是及时和现实的。第二是丽水巴比松的生命。一个事实是,丽水巴比松与欧洲绘画史上的巴比松画派不是一个概念。丽水巴比松要体现巴比松的精神,是要具有地域性内涵的,包括其风格特征。现在,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丽水巴比松的绘画创作方式及形态主要以写生进行,这是很好的途径,群体创作题材取向主要为风景,也很符合丽水巴比松的现实。问题是,当前全国写生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写生创作繁荣,创作体裁主要为风景。这种情形使绘画面貌有越来越趋于相似的情况下,丽水巴比松的地域鲜明性,能体现的独特艺术风格面貌是什么?这是丽水巴比松画家群体们要面对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丽水巴比松的生命力之根本。

  面对未来,路在何方

  王文杰(全山石艺术中心宣传部主任)

  丽水巴比松画派,从酝酿到诞生再到成长和发展,走过了很长的道路。丽水油画走到今天,其影响是令人瞩目的。当然,也走过了不少曲折的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茫。尤其是现在,影响出去了,但问题和困惑却仍然不少。一是,队伍庞大了,人员水准却良莠不齐。二是,画法多样了,与巴比松的初心似乎有点疏离。三是,市场开放了,旅游和产业化的运作对本土绘画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击。四是,外界来丽水写生的人多了,有国家队,也有游击队,很容易让人目迷五色,心驰旁骛。面对未来,路在何方?首先,我觉得需要坚定文化信念,要志向高远、目标明确。从形势上看,这个群体虽然有些徘徊,但还是能走下去,也必须走下去。其次,要有规划,政府部门在扶持一个群体时要高瞻远瞩,具有建设性和引导性。三是,丽水巴比松要发展,对丽水的画家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一个画派在坚持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写实主义同时,每个人在题材、语言、风格上还是要拉开距离。最后,丽水巴比松画派要学习和借鉴的主要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现实主义精神。

  丽水巴比松群体确实是了不起的

  范达明(浙江省美术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我日前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叫《图像解读与发现》,其中有文章涉及到丽水巴比松油画,这是对丽水巴比松油画的最早公开的肯定性评价,见刊于《美术》杂志。丽水巴比松30年了,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丽水巴比松油画出现在1987年,那是西方现代艺术思潮进入中国引来八五新潮如火如荼的年月,他们不受影响,走自己的路,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两条道路面前,他们选择了前者。第二,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油画作为一门艺术,不过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已。生活与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不管在哪个年代,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而恰恰在这点上,法国巴比松与丽水巴比松又是本质上一致的。第三,丽水巴比松油画当时的代表人物是非常有美术史意识的。今天来开这样的理论研讨会,提出“浙江地方画派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塑造”这样学理性观念。1987年,处在新潮艺术如日中天时期的整个中国美术界,涌现出的美术群体有何其多啊!而如今还有几个是正儿八经地存在的呢?这样来看,我们的丽水巴比松群体,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了!

  表现语言结构的发现与探索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侯吉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丽水巴比松画派受西方启迪、引领而建立,也是区域文化觉醒,文化自觉。但并没有完全翻版与复制,原因是丽水的环境。这与中国艺术家的情怀与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相关,是跨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有它的特质和时代感。丽水生态文化资源丰富,龙泉青瓷,原生建筑,八百里大山和幽谷,鸥江岸边的风光,溪水枯藤老树,云山雾海都很入画,这无疑是淘养生成艺术灵感的畅神写意之地。交通上丽水南及温州,北通杭州、上海,加上互联网,艺术交流上的时空不是问题。未来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做出艺术特色,艺术小镇,把中国南方情调,南国意象,表现语言结构的发现与探索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领军人物培养,学派、研究团队上要有高校介入。本土艺术家群体表现方式上可内培与借力,国内外艺术家引入都是未来发展的切入点。如此画派方可持续性发展。画乡、学院、学术、画廊、美术馆、画室、艺术家、画派等产品延展出文化产业链,更好的回报社会。

  丽水巴比松的后时代,如何深化

  蒋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我与丽水有着不解之缘,上个世纪末,我曾协助潘长臻先生举办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高研班,风景写生的点就是古堰画乡。之后,我也带研究生去画过3次风景写生。丽水巴比松,依托着瓯江之水,滋润当地的油画艺术。我认为,丽水巴比松有三个特点:第一,有地域特点;第二,时代特点;第三,持续性特点。丽水巴比松,有着山水情怀和诗性寄托,不容易,不简单。到了今天,我认为应该是丽水巴比松的后时代,如何提高?如何深化?如何在学术研究上有文章?解决一些课题?出来一些好作品?这是硬道理。我觉得丽水巴比松还不够,没有代表性作品,没有代表性人物,给读者的印象是模糊的。在形式语言、油画色彩上也没有真正得到突破。因此,到了后时代,应该有这样的学术意识。要在画派的宗旨、学术主张、风格特点上下功夫,要多出优秀作品。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一、依托丽水学院,挖掘学术资源。在绘画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审美意识研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对景写生这样的层面。二、引进专家讲座,扩大当地画家的视野。浙江有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权威美院,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请相关的专家来做学术指导,在艺术上真正提高修养。三、沉下心来出作品。要有创作和精品意识,几年磨一剑。中国古话讲,宁静致远,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

  艺术市场这一块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周瑞文(浙江当代油画院院长、教授)

  丽水巴比松画派的文化价值和品牌塑造,是值得关注的。丽水的巴比松和法国的巴比松区别在哪里?首先,不仅仅作品的区别,这里头很大的区别是他们的画家是职业画家,专业画家,长期生活在那里,米勒的画室就在巴比松小镇,很小的,可他画出世界名画。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艺术市场不够完备,大家如果靠这个还是比较难生存的。第二是他们的作品。刚才大家举例柯罗的情怀,米勒的乡土精神表现,这一点确实了不起。我们回过头看我们作品,应该说作品都是不错的,但是真的很精彩的作品还有待未来产生。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画家确实面临着很具体的问题,据说有些画家送完画以后就身无分文。作为一个画派的生产与发展,艺术市场这一块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找到一种新的更有价值更有用的办法。我觉得第一要有信心,第二相信丽水巴比松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后巴比松时代。相信通过今天这个研讨会,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地域性的命名很有必要

  黄河清(浙江大学教授)

  我讲三点。第一,我觉得地域性的命名很有必要,经济全球化并不会带来文化的全球化。相反在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的情况下,可以刺激各国文化个性的凸显。第二,我考虑“巴比松画派”这个叫法以后是不是还继续这么叫。我觉得当年说“巴比松画派”完全没问题。法国巴比松画派也是特指一个时段,几位代表画家,不是一个长期性的画派。我觉得“丽水古堰”,或者“丽水古堰画乡”,这样的名称可以长期叫下去。我们的油画风景画,应该从中国山水画里吸取形式借鉴。西方风景画讲透视,比较死板,较受景物限制。而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完全自由的,写景可以自由发挥。山水画不是风景画。第三,想说说怎样来树立这个“丽水古堰”这个品牌。为推广古镇或地域特色,举办“丽水古堰双年展”,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做双年展,可以树立一种品牌,慢慢就有品牌效应。同时丽水古堰作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画乡,让全国各地的画家来创作,来办展览,也是一种可能。

  如何界定丽水巴比松的概念

  陆琦(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简单讲几点。第一个是丽水巴比松的概念,先把它定为一个风景比较好的地方,政府与老百姓都要有保护意识。第二个概念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还不是画派,只是说在丽水有很多人喜欢当地的风景,当地的油画家形成一个油画群体,他们在画自己身边的东西。第三个概念是现在是否可以称:“丽水巴比松画派”。什么叫画派?必须要有一个画家群体,作品要有特色形式感和新意,艺术观点与作画形式比较接近才行。丽水如何形成画派,首先是要有一个特色的问题,丽水巴比松有什么特色?刚才已有老师提出来,是不是要加中国的元素,这是要丽水画家来讨论的。作为画派的话,可能要有一两个中心人物,这几个中心人物再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去研究去做。画派的话经常会讨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用怎么样的形式出现,还有创新的意思在里面,这样做出来就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新意。如果讲画派的话,应该是丽水画派,或者丽水古堰画派。这样的话可能会更加明确。

  “画乡”应围绕一个画字

  胡委伦(丽水巴比松油画家)

  我谈几点想法。一、上级领导提出“超越”,这足见对我们的关心和期望。下一步是如何深化、提高?可由各种绘画风格的个人自由组合的各小组,二三人、三五人为一组对艺术进行深入钻研、融合贯通。可以是写实的、印象的、后印象的、表现的、抽象的。能在省、全国取得成绩都应为之喝彩、给予奖励。同时还要思索共性的绘画语言,为形成丽水绘画特色打下基础。二、丽水能否创立绘画基金会,首先对丽水本地画家作品中的精品进行收藏。日后基金会财力壮大了也可收藏其它省的高水准绘画。这样做会影响到全国美术界。三、“丽水巴比松”群体应与“画乡商业化”群体分开,他们可取名“丽水画乡唯美画派”。他们也应受到重视、尊重。这可由画乡管委会定期给他们开画展,搞各类活动,也可由大众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而后让专家为百姓点评,这也是对大众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极好方式,对提升百姓的审美观有着深远的意义。总之“画乡”应围绕一个画字,提高的画是巴比松油画;普及的画是画乡唯美风格画;教学的画是师生写生画;旅游是观美景,看画展,提高审美情趣。

  要历史客观地解释其发展的历程

  李大芸(浙江省美协原秘书长)

  与大家谈几点。一是丽水巴比松群体30年的发展,一定要历史客观的解释其发展的历程。这些画家对家乡的情感、对油画写生创作的热情,深深的感动和启发了我。偶然的发现和美协工作的需要,我觉得抓住这个机会,必然会有美好的结果。于是才有了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初期轮廓和设想。二是当年的丽水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文化滞后,给发展油画群体带来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在他们几个骨干持之以恒的带领下,逐步成长和壮大起来。三是请进来和走出去是好办法,当年初创时期,除了几位骨干掌握油画基本规律外,大多数爱好者对油画一知半解。在当时浙江美院领导的支持下,邀请到全山石、胡振宇教授以及浙江画院潘鸿海院长来丽水讲学、指导。在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下,丽水出现了油画热。四是有了偶然的机会,必然的结果就需要勇于实践、艰辛奋斗、团结一致,终会开花结果。五是题外话,“巴比松”三个字的确源于法国巴比松画派,丽水巴比松油画这个品牌发展了本地的经济、文化、旅游,古堰画乡就是典型例子。保留巴比松品牌是应该的,但叫巴比松画派似乎有些不妥,还是称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为好。

  值得深思的几个学术问题

  陈子胄(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秘书长)

  丽水巴比松经过30年的积淀,具备了各方面的基础与成绩,其成功之处有目共睹。2018年省油画大展,我作为策展人参与筹备、评选、画册编辑与作品展示等整个过程,感觉丽水油画创作力量并不很靠前。为什么如此?以下几个方面可再考虑,一、名称与学术方向的思考。名称是否需与学术思考方向结合?另外,省油画大展毕竟是一个省份的展览,境域接近、学术相通,各地区作品之间的地方与学术特色难免距离不大,包括丽水。丽水油画画派的概念,我们该从哪种高度、角度与广度去提炼呢?是涵盖浙江、江南的风景、风情吗?或如何抽取出丽水特色来等问题,值得深思。二、引进与打造的迫切与必要。目前,画乡有画家工作室,学院有专业工作室,求才也许可不拘一格,学术传承与创新方向可更放开,从省内至全国多层次引进大小名家,加强学术引领力量。更要在本地人才中树立标杆,打造长效名家工程。三、建立商业与学术配套。作为一个地区,丽水的美术设施算完善了。如何引导审美方向,建立合理的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多层次艺术商业,激发藏家、企业参与热情至为重要。期盼形成一个学术引领商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油画团队的提升,最终还是看作品

  宋永进(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我说几个问题,一、关于群体的名称。“丽水巴比松”这个名称已经名声在外,是一种资源,不能随便扔掉,可以做一点修正,但保留概念的基本形。30年后的今天,的确要重新思考,把它严谨起来。我觉得这个“巴比松”是要加个引号的,不妨在那个带引号的“巴比松”前面再加一个“后”字,即“后‘巴比松’”。用这个名称较为合理,既尊重那段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也给当年创立群体的老一辈画家以归属感,又兼顾到年轻一代全新的艺术思考和实践探索。二、关于群体。西方的画家群体,其实并不都是由出生在同一个地域上的画家组成。现在体制里面都强调引进人才,结果发现往往都是带着功利和目的而来,一旦达到目的就走了。我觉得加盟的画家必须具有一种归属感,他经常在关注丽水,他的思考和追求与“丽水巴比松”相接近或相契合,又自愿归属,包括理论家,这样的人应该敞开接纳,可以壮大群体。三、关于艺术创作。我觉得油画团队的提升,最终还是看作品。“丽水巴比松”油画的确是一年比一年强,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有不足的。真正具有丽水特色,具有丽水文化厚度和人文气息的作品,非常少!如果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的话,就无法在中国当代油画界占据一席之地。

  仅靠本土画家肯定是不够的

  张继东(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丽水巴比松画派,我最初的真实感受是“怪怪的”,用画派之名来命名画派这在学理上不通。如何命名是今天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虽然有许多丽水画家是和丽水“巴比松”共同成长,有很强的情感依恋,抛开这些因素来看用“巴比松”之名肯定不妥,以特定地域来命名也许是较好的选择。这里涉及一个核心问题,一个画派是否应具有属于自己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是否形成共知的观念与情感注入,回答是肯定的。今天我们关注的这个群体是以油画为主要画种的一个群体,其前行的内核应该是思想与精神。其后是真诚,真诚做自己、真诚面对自然、真诚面对画布。当然,需要对油画本体语言的深度研究。我们无法设定一个样式来规定其发展,任何假设的样式以及借用、模仿、流行、追逐都有可能是昙花一现。丽水情怀也必然是丽水人的情怀,能够给丽水或浙江美术界树立一个品牌,仅靠本土画家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开放性的思维和胸怀。画派严格来讲不是打造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期盼浙江地方画派兴起的春天早日到来。

  学术研究互联互通可以共赢多赢

  崇秀全(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我谈四个方面问题。一、风景的场域。我搜了一下关于丽水巴比松,只有一篇相关的硕士论文,这表明我们缺乏对巴比松的学术研究,特别是走过30年之后。风景的场域要聚焦两点,一方面要抓小的,骨干精英;另一方面是拓宽,要拓宽它的基础,这样一来,整个丽水的艺术场域也随之形成。二、风景的精神。在《唯心画物》画册里,虽然收集了一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特别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家,但挖掘得还是非常不够,不仅仅要对丽水巴比松的艺术家,还要对丽水风景相关描绘的诗词,包括民俗、传说,甚至是神话等等,都可以进入到研究视野中来。三、风景与经济。丽水的巴比松要有一个风景文化与创意经济相结合的观念,即风景与经济,要引导丽水巴比松艺术当代的可参观性的生产。由于丽水巴比松的存在,可以带动当代可参观的生产。四、风景与权力。将来我们要让风景与权力互动交融。在这个方面,需要政府的帮助,当然,学术研究也可以服务于政府咨询,互联互通可以共赢多赢。

  群众美术与专业美术发展间如何抉择

  王凯(浙江画院理论工作室副主任)

  作为省内著名的西画创作团体,丽水巴比松在3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0年间,这里不仅仅凝聚起了丽水地区广大的油画水彩画家,同时也成为浙江省内乃至全国众多美术院校师生、知名油画水彩画家向往的精神乐园。然而,丽水巴比松的意义却不仅如此。因为丽水巴比松的存在,进一步滋养了丽水地区美术生态的发展氛围,耳濡目染之下,30年间,从这里的山山水水间走出了数以千计的美术学子,他们到不同的美术院校学习深造,进而成为新一代浙江乃至全国美术创作的名家。这实际上是丽水巴比松背后更为重要也是更为深远的意义。今天,摆在丽水巴比松面前的问题,是在群众美术与专业美术发展间的抉择。丽水巴比松需要结合30年间自身发展孕育以及新的文化艺术发展政策的指引,把握特色明确方向。

  整合多种资源,多方联动

  王其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丽水古堰画乡优势及可能性如下:一、有一个良好的特色品牌和优质平台。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有广泛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有深厚的艺术创作积淀,有众多的写生创作基地、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及美术馆等良好的硬件设施。二、有一支优秀的创作群体和师资队伍。目标人群定位明确,分类指导与实施,高端切入,学术引领,吸引学生和社会美术爱好者进行绘画学习、艺术创作体验和艺术理论及审美修养提升,推动社会美育教育。三、有一个适合开展文化旅游的艺术特色小镇作为载体。丰富特色资源的文化空间,多元化的艺术项目实践,长期的文化旅游的管理经验积累,都是发展研学游事业的基础和优势。四、有一个趋向良好的业态正在形成当中。在振兴乡村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引入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人才智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衍生品的创作生产与销售流通,应该提到日常议事日程上来。五、有一个跨部门的合作联动机制。制订更为广泛的宣传与推广实施方案,明确运行主体及其行为方向,借力政府及地方的政策甚至民营资本。整合多种资源,多方联动,成果可期待。

  沈其旺(中国青瓷学院副院长)根据录音整理

  (限于篇幅,有所删节)


美术报 专版 00028 浙江地方画派的文化价值与品牌塑造 2019-03-30 美术报2019-03-3000008 2 2019年03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