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青花瓷纹饰刍议
■孙晓雨
青花瓷的出现是瓷器从单色瓷向彩瓷过渡的重要转折点,而在青花瓷器当中,明代民窑是笔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研究点。原因主要有:第一点,存世数量丰富。距离目前时间最近的封建王朝是明和清。因此从文物保存的角度上来说,明和清的文物保存无论是数量还是完整度上都是比较高的。而清朝对于青花瓷的推崇程度没有明朝时期的高且创新程度有限。这里有一组数据:明嘉靖时期御窑厂在产量最大的时期生产陶瓷12万件,而这个数量只相当于同期民窑数量的千分之三,这足以说明民窑生产数量之大。其次,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以汉文化为根基,被读懂和应用的几率相对较高。元朝是以蒙古文化为主流的草原文化,清朝是以满文化为主流文化。尽管他们极力想要与汉文化进行融合,但是终究没有像明朝的文化那般接近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格调。这是由这个时代先天的文化特质决定的。第三点,独一无二的“粗”。在业界,明代民窑瓷器被称为“粗大明”, 因其纹饰刻画和烧制较之官窑比较抽象和随意而得名,但是这种粗不是无意识的粗,而是自由奔放,无拘无束,高度抽象且充满律动感的粗。
明代民窑青花的
分类及特点
明代民窑青花纹饰可以分为这样几大类,第一类是花鸟类,第二类是人物类,第三类是山水纹饰,第四类是文字类,第五类是宗教题材,第六类则是其他类型,包括有单纯的几何形状和与西方纹饰结合的部分。
关于明代民窑青花纹饰,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特有的阶级属性与时代特征。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必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即便是民窑,还是会存在等级与不可僭越的部分,比如说对龙和凤的刻画,龙爪基本不可以画五爪。而民窑的制作精度也不及官窑。带有时代独有特征,一方面是纹饰相对简约概括:比如“一路连科的”鹭鸟和荷花纹饰、“梅林双雀”图、“梧桐落叶天下尽知秋”等,这些纹饰是那个年代独有的表达,在当时大量出现。其次,社会风尚对工艺美术的影响。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文人与士人的界限开始模糊,文人群体的意识开始占据整个社会的主流。文人除了读书以外,也喜欢画画。“文人画”与“士人画”看似雷同,实则大有分别。士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而文人是寄情山水,释放个性。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重视意境的表达。其实这种所谓的“个性”表达背后是对原有绘画规范的破坏,绘画可以不以绘画为标准,而是以笔墨、诗文、书法综合评判。因为受到文人画的这种审美标准影响,青花瓷器的纹饰也具有了文人画的写意性表达以及诗文书法综合评判的成分。而这些表达方式从设计的角度解读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第三,高度程式化与平面化。在大量样本当中,笔者发现虽然每个画工具体画的纹饰不同,但是同一类主题还是会有雷同的构图和表达方式,这就是程式化的表达。第四,有比较强烈的装饰意味。由于民窑青花纹饰受到当时崇尚文人画的社会风气影响,因此比较写意。在图像抽象化和符号化之后,装饰意味就明显增强了。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鱼纹。除了纹样上的改变,在瓷器烧制工艺上也很讲究,加重了它的装饰效果。第五,纹样的唯一性。由于制瓷工艺的限制,纹样必须手工绘制。每一个纹样在制作环节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诸如颜色浓淡、纹样绘制上的不同,再加上画工自身的即兴发挥,造就了今天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纹样,也说明了纹样的唯一性。纹样唯一性这个特质延伸到今天就是产品的私人订制,每一款可以根据现在客户的需要制作“特别款”,这也算是古老的工艺美术对现代产品产生的小小影响。
明代民窑青花纹饰运用的
实践性
从当代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可以从本国或别国传统文化中借鉴。笔者专门查阅了日本学者撰写的《日本纹样图解事典》,其纹样有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影响的痕迹,表现手法呈现两极发展趋势,一些较写实具象,另一些则彻底几何感与平面化。日本设计师将这种独有的纹样进行改良,将传统纹样融合现代元素,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推广项目——制作代表世界196个国家不同特色的和服,以此为载体传达“同一个世界”的概念,其融合了当地传统美学与时尚感的设计,赢得广泛的好评。
此外,通过对同一材料不同的塑造手法也会带来新的感官效果。日本设计师田中美佐将陶瓷与玻璃做结合探索,细腻淡雅。美国设计师区汝明,在景德镇制作一系列采用泥片成型、深受锡器工艺影响的作品。用不超过3张薄而平整的泥片通过切、折等手艺创造出器物的形态,并使用影青釉烧制。
对于这种传统元素最直接有效的古为今用的手法是做成文创产品。2018年《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一系列文物与文创设计题材的综艺节目热播,将我国的文创产业推向了一个高潮。但是,批量生产是否适用于故宫文创和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背景的设计,这个问题仍值得深思。
大批量生产带来品质的不确定性,而小众定制则更利于品质的把控。或许民窑青花也可以沿着这样一条路去探索,不是将纹样简单印制在包装盒上,而是要提炼文化内核,与更多的品牌和各种规模的数字化平台合作,走高端的路线。借鉴民窑青花貌似随意却充满浓淡挥洒的精准与概括,并且在形式上可以进行创新,不单纯用纹饰做纹饰,还可以设计产品的造型,走出一条有特色且创新的道路。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方向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