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文章导航

克绍箕裘 踵武赓续

——美术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在前网络时代,人类的文明主要与书籍相连。古今中外的大学者,几乎都有一座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图书馆。网络时代的来临,加上公共图书馆的普及,意味着大学者有可能和自己的工作图书馆脱钩。正因为如此,最后这批大学者的私人图书馆就显得更加可贵”,杨思梁教授在《贡布里希图书馆搬迁记》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学者私人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3月1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承办的“神州国光:王中秀藏黄宾虹艺术文献展”,以及由中国美术学院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巴克森德尔研究中心(G.H.B.Center)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广西美术出版社承办的“贡布里希诞辰110周年纪念文献展”同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把两位优秀美术史学者的私人图书馆搬到了西子湖畔与观众见面。

  这两个以美术史家捐赠美术文献为主题的展览于同日在同一个美术馆开展,不知是巧合还是主办方有意安排。这一中一西、比邻而居的两个展览中有着遥相呼应的章节。“王中秀藏黄宾虹艺术文献展”特辟“无问西东”单元,展示宾老与海外学人的交往。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黄宾虹只是个推崇宋元文人画的鉴古名家,却忽略了他“鉴古非为复古,知时不欲矫时”的主张。“贡布里希纪念文献展”中有一区域单列出了贡氏关于中国艺术的图书收藏。许多美术史爱好者都知道贡布里希对西方艺术史的深入研究,却不知道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一首中国诗译成德文的一些可能性》。

  在1948年的《国画之民学》中,黄宾虹指明了他所期待的未来:“将来的世界,一定无所谓中画西画之别的。各人作品尽有不同,精神都是一致。”通过此次文献展,我们可以更真切的领悟到真正的艺术史家都是抛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着和任何来者握手”。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术文献展体现出了当下中国美术研究者对美术文献重要价值的再发现、再认识。

  美术文献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德国。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这种带有学术性的展览形式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后,进一步延伸拓展了人们对文献的认识。

  文献展中的展品通常是以美术作品和美术家为核心的图书、手稿、剪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音像制品、实物等,和常见的书画展中的艺术作品相比,这些文字展品与观众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隔阂。图书、手稿被放置在玻璃展柜中,观众无法翻阅、浏览,这也就隔绝了展品与观众间的交流互动。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展陈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文献与观众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例如此次贡布里希文献展,主办方就准备了若干珍贵图书的高仿件放置在展厅中,供观众阅览。展览中还展出了关于贡布里希及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贡布里希纪念讲座的所有视频,将展厅变成一间动态教室。

  从这些展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前辈学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治学态度。以王中秀为例,他的研究门径就是遍阅浙江省博物馆所藏黄宾虹手稿,随后遍读近现代报刊档案,走访宾翁遗属门生、故人旧友,寻觅书信、手札等遗稿文存,最终建立了以即时报道和可考史料为基础的黄宾虹艺术文献库。

  美术文献展中展出的藏品只是庞大线下美术数据库中的一小部分。几十年来贡布里希重要著作的各种不同语言版本,与他交往的学者、艺术家、出版人的通信与赠书,他在书页中留下过翻阅痕迹、便签、笔记的书籍,他珍存已久的17、18、19世纪出版的善本以及王中秀藏大量近现代美术研究的参考书和画册图录,历史影像、翻印的档案文献,摘抄的读报笔记,手稿及出版清样,王中秀与宾翁故人间的信札以及部分未公开的宾翁书信,如此庞大的美术文献典藏难以在一次展览中完整呈现。

  在同期举行的“黄宾虹与近现代美术文献发掘、整理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许多与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数据库和特色资源的建设。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弗利尔和赛克勒美术馆核心策展人卫其志以他所在的弗利尔和赛克勒美术馆藏玉器数据库的内容与设计为例,提供了一个数据库建设和融合的模型,以及具有普遍性且有吸引力的面向公众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对包括王中秀藏黄宾虹艺术文献这样的文献收藏研究有所启发。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近代文献整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王曼隽以她多年在上海图书馆以及跟随王中秀编纂年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了年谱编撰新思路和研究型公共图书馆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内容。

  数据库和特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而必将惠及后学的重要基础工作。中国美术学院为这两位学者捐献之特藏设立了“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及“王中秀藏黄宾虹研究文献库”,不断拓展和丰富馆藏特色资源,并已着手线上数据库的建设。

  贡布里希和王中秀之所以能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埋首故纸堆,离不开美术文献的辅助。对于研究者而言,美术文献资料对艺术品的解读和阐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这些美术史家捐赠的毕生研究资料为基础建成的美术文献数据库对后学来说,无疑是通往学术高峰的一条捷径,它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助力。


美术报 聚焦 00009 克绍箕裘 踵武赓续 2019-04-06 9821711 2 2019年04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