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聚焦

文章导航

摄影史研究的一次重要实验

专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

  ●美术报:摄影术,从1839年被发明算起,到今年刚好是180年,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中国的摄影该如何书写?它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异同吗?

  高初:这次展览的主标题是“摄影术传入以来的中国摄影书写”。“书写”这个词有些微妙,但又有两个定语,其中第一个是“中国的摄影书写”,即本土性的,中国摄影家的摄影实践和探索,乃至艺术创造和摄影在中国革命的特有语境下产生的实际效用;另一个定语是“摄影术传入以来”,表明摄影是一种外来的、西方的、现代性的,在传入的初期和中国的悠久和坚固的传统产生激烈碰撞的艺术媒材。

  而“书写”本身又有两个层面的意味,其中第一点是作品,是呈现,是留存,作为历史的图像,即摄影的见证的属性,英文标题我们选择了更为宽泛的说法,即photography in china,关于中国的影像;第二点则是书写本身的行为,在近一个世纪来艺术和政治的紧密关系中,摄影和历史所产生的复杂互动,不只是历史的留影,而是“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

  “文人与史诗”作为展览系列的三部曲,在2017年所完成的是“浙江摄影文献”(“他们从浙江出发”),即摄影家如何在民国时期开始摄影,接收什么视觉经验和摄影的初步实践,在战争爆发后又有何样的命运。在2018年所完成的是“在战场上”,即摄影家在战争时期的特定历史语境和具体题材中,如何转变为一种对于摄影的理解和创造,又是如何通过摄影训练班的方式,扩大了摄影的队伍,完善了摄影的工作机制,个人又如何努力探索个人化的摄影风格。2019年的第三幕则是“战争与建国”,讨论这一摄影群体的战争时期摄影和新中国时期摄影的吸纳、转化、改造的关系。当然,在这次展览中,文人与史诗只是5个展厅中的一个,而且因为选用了近40件的民国摄影家的原作、60余件战争时期战地摄影的原作、因而又特别提出了“文人、画意、现代与都市”到“奔向战场”的这两个主题。这个展厅的作品质量很高,保存至今非常难得。

  ●美术报:如果说摄影给人带来的触动来自历史、来自时间,为什么“摄影文献研究所”和“摄影部”不设在档案馆、历史博物馆这样的地方,而选择在美术学院或者美术馆这样的机构中建立?

  高初:无论是研究所(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还是摄影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工作大体都是文献、研究、展览、出版的工作链条既相互贯通,又在某一个环节各有侧重的状况。并且也是中国摄影史研究的国内与国际、院校与机构、以及美术馆、出版界的通力合作的工作网络和长期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作为当下最为活跃的摄影理论与史论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机构,通过文献汇集、学术生产和展览实践将图像档案的整理(档案界)、研究(学术界)、展览(美术馆界)、出版(出版界)汇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而在哪里建立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美术馆围绕摄影史的学术研究领域的规划、开拓和愿景,也是围绕美术馆的摄影类别的眼光、格局和引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谈,扎根学院,也并不拘束于学院,比如每一次的研究、展览和出版,不只在于文献的汇集与学术的推进,而且更在于如何将社会资源、学院机构、美术馆、出版社有机组合为学术生产的社会现场的一次重要实验。拆掉学院学术化生产的围墙,将摄影这一社会文献的研究和展示放置于社会现场之中,并且得到广泛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将无疑推进中国摄影史研究的进展。

  ●美术报:有学者指出,在博物馆、美术馆体系中,对摄影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老照片的整理和挖掘工作也没有全面推进。中国美院美术馆在率先成立摄影部后,该如何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高初:国外重要的美术馆,很多是有摄影部的,这不仅是一个易于被观察到的现象,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中国美院美术馆的摄影部,并非为了成为第一个美术馆摄影部,而是在10年的文献研究和3年建立馆藏、推进研究、进行国内外的摄影展览活动之后,顺势而为地在美术馆设立摄影部,并为未来和国内外机构间的展览合作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正如研讨会的一位嘉宾所言,摄影部的成立,不是一家美术馆设立一个下属部门这么小的事情,这标志着摄影在中国,从“摄影的媒体时代”,走入“摄影的美术馆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信号和转变。

  而我觉得,伴随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的成立,未来十年里,国内会新增不下10家专设摄影部的大型美术馆,5家以摄影为专项研究的博物馆和机构。

  另外也需要说明,中国美院美术馆是一个学术性的和国际性的美术馆,但从场地面积、人员编制和预算规模上,都是一个小型美术馆。在这里成立摄影部所做的,并不是建立多么庞大的摄影馆藏,完成多少摄影展览,非常明确地讲,这不是我们的愿景和工作的方向。我们更多需要做的是,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国内外的美术馆,围绕如何建立和运营摄影部,如何建立摄影馆藏,如何支持摄影家当下的创作,如何增进摄影史论和理论的研究等这些话题,按照自身的学术传统、研究方向、展览条件激活适合自己的摄影馆藏和展览的方式。而我们自身围绕摄影所做的建设,则是量力而行的一点,就是邀请学者,推进学刊,激发教学,和国外的美术馆共建实验室,这才是我们的短期工作目标。

  美术报:“摄影部”在艺术高校中设立,势必要和教育与学术研究发生关系,有人说目前摄影史还没有进入美术史文本,有摄影介入的通史教育还比较滞后,请问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高初: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大学中设有艺术史方向,往往摄影史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职。而摄影史在国外,是很有传统,同时也很有生命力的学术范畴和学科的设立。有教职,有学刊,有教学体系,有就业方向,甚至可以说,摄影史在艺术史领域还算是比较激发学者的研究兴趣和学生的参与热情的。我想这一幕在国内发生的时间,并不遥远。


美术报 聚焦 00010 摄影史研究的一次重要实验 2019-04-13 美术报2019-04-1300011;美术报2019-04-1300012;美术报2019-04-1300015;美术报2019-04-1300016;美术报2019-04-1300019;美术报2019-04-1300020;美术报2019-04-1300023;美术报2019-04-1300024 2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