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要闻

于先生乃为学生

清明祭恩师沙孟海

  本报讯 俞越 宁波东钱湖畔,沿着沙孟海书学院西侧的山坡拾级而上,便是沙孟海陵园——砚境台。墓道、“墨瀚亭”、2米见方的白色石刻书本、巨大的黑色花岗石砚台、墨池和石头屏风墙,处处显示着这位时代巨匠对当今书坛的贡献。选择长眠这里,是沙老的遗愿。每年清明前后,弟子朱关田都会来到这里,祭拜恩师。这已经延续了十多年。

  今年,是沙老离开我们的第27年。4月11日一早,刚在绍兴参加了兰亭书法节的朱关田携倪伟林、蔡毅、钱丁盛、张忠良、陈峰、陈磊、马霞维、江宇华、柳光荣、王月萍一行十余人,以及沙孟海儿媳方树枫来到砚境台,恭敬地献上花篮,深深地三鞠躬。此时,原本还下着小雨的天空忽然雨止转晴,散发太阳的光芒。“已经好多次了,无论多大的雨,等到上山祭拜时就会停,”连续陪同朱老祭拜的沙孟海书学院院长钱丁盛表示,“这大概就是心诚则灵吧。”

  清明节,祭拜恩师,是朱关田一直以来的坚持,平日里,他也时时回想沙老的教诲。

  前些年,朱关田在《又读〈与刘江书〉》一文中,提到多年后又重新回顾病重之中,沙老写给刘江的一封信(信中是对新中国第一届书法专业的五位研究生学习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沙老的书法教学思想),以及他对沙老思想的解读。

  回忆往事,朱关田表示,沙老是享誉中外的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史学家,更为重要的是,他是艺术教育家。而在今年的兰亭书法节上,他也特意书下“立德树人”四个大字。

  书信中,沙老强调: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章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当前书法界主张不一,无所折中,但如启功先生这般,有学问基础,一致推崇,颠扑不破。

  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朱关田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在陆维钊、沙孟海等先生的指点下,制订了一份具体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在老先生们看来,除了继续提高书法技能,重要的是在史和论上下功夫。

  朱关田重点研究唐代,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硕果累累。《唐代书法考评》《颜真卿传》《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及众多的书法论著,奠定了他在书法学术上的突出成就;而紧随其后的《唐代书法家年谱》一书,不但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全唐书法名家作了一次全景式的透视,其意义非同小可。

  而在书法创作方面,朱关田潜心章草,追求简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美。他在章草一脉中吸收了适合自己精神特质、学养胸襟和审美情趣的笔墨形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结体奇而不怪,用笔重而不滞,气机流畅,松而不懈。”

  2020年,是沙孟海诞辰120周年。对于恩师的事,朱关田总是不遗余力,全力支持。

  在2010年,朱关田用一部巨著真诚地告慰沙老,纪念其110周年诞辰。历时3年编纂的《沙孟海全集》分《书法卷》《篆刻卷》《书学卷》《印学卷》《文稿卷》《书信卷》《日记卷》……这12册规模的全集是迄今最为全面系统研究沙孟海先生的文献图录资料,对于深入研究沙孟海以及现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于先生乃为学生,检点平生,诲训终亏;于晚辈已是先生,回顾往昔,师范有失。”朱关田曾感慨道。

  虽然并没有将沙老的名字时时挂在嘴边,但这每一年不忘的祭奠,用在专业、学术上的实际行动,值得我们每一位后人学习和敬佩。


美术报 要闻 00008 于先生乃为学生 2019-04-13 9880883 2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