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赵元强:美术报,我的良师益友

  “感谢美术报!从创刊开始我就结识了《美术报》。通过阅读《美术报》,使我的教学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接到记者的回访电话,赵元强兴奋地述说,如同阔别多年的老友一般。74岁的赵元强老人是山东济南一名退休的美术教师,在济阳县第五中学教了20多年美术,更是一位《美术报》的忠实读者。

  1993年,赵元强在济阳县第五中学任教期间,校图书室订阅了当时刚刚创刊的《美术报》作为教学参考,从那时起他便与《美术报》结下了持续至今26年的缘分。那时的《美术报》,虽说版面不多,却有很多素描、速写、图案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这对赵元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所教的美术专业学生升学录取率是全县最高的,经常受到县乡级领导的表扬,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赵元强骄傲地说。

  在1993至1996年,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和笔墨精神受到冲击,这在《美术报》引起了争辩和讨论,通过关于“笔墨等于零”的争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中西绘画的理念等问题的大讨论,使赵元强对绘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读报之余,他也在思考: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同属美术,必定有着相同的基本原则和不同的发展理念,这两种艺术应该互相借鉴吸收,而不是互相排斥打压,更应该发挥各自工具材料的特性、创作理念的更新,去创造美术的更多职能,服务于民众、社会、政治。

  赵元强说,像杨之光的《矿山新兵》,画家吸取了西洋画的明暗法,借用逆光来强调对象的体面关系,突出了社会主义新一代矿山女工的自豪感。虽然人物形象总体上还保留着“浓眉大眼圆脸盘”这种当时流行的女英雄式的造型特点,但通过这幅肖像式的水墨人物画所体现出的构思上的独到和笔墨技巧的融合运用,以及作者对艺术创作本质规律的追求,在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阅读和学习《美术报》的过程中,赵元强认识到:当下要弘扬中国画的民族特色,使传统绘画富有现代性是当务之急。在此期间,他写过一些学习心得和论文,如《美术教学与民族特色》、《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改》、《继续解放思想、加快创新步伐》等等。其中,《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改》一文,被济南市教委姜良老师在国家教委华东工作会议上选做山东代表的发言稿,引起了全会的广泛关注。此后,赵元强被吸收为济南市美术教学研究会会员,并被指定为济南市农村中学美术教改实验教师。

  除此之外,通过阅读《美术报》,赵元强掌握了更多的绘画技巧,国画创作水平也不断地提升。十几年来,他举办过个人画展,电视台、报社也做过专访报道,多次参加县、市、省乃至全国性美展,并多次获奖,被吸收为济南市美协会员。赵元强将这些荣誉都归功于《美术报》对他的指引和熏陶。

  2005年退休后,赵元强便开始自费订阅《美术报》至今。虽然刚退休那些年生活拮据,经济困难,但是他依然坚持订阅,《美术报》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他的良师益友。最近几年,赵元强的生活状况有了好转,再也不用为了订阅美术报而东挪西凑了,他对《美术报》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每次到报纸投递的日子,赵元强都会到定点的门市部去问,就好像等待久别的挚友一样。20多年来,每期必读,潜心学习,《美术报》成为了赵元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采访中,赵元强老人还为《美术报》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个人建议。如,把早期曾经有过的“创作示范”、“技法讲座”栏目恢复起来并经常化;“名画赏析”、“作品点评”要把图与文登在同期同版上,便于读者研究学习,增加实用性和亲切度;强化“群艺”栏目,激励群情,百花齐放,只有坚实基础,才有高端建树等等。“只要大胆创新,奋力践行,美术报必将成为宣传、推动、引领美术发展的全国性主流媒体,走向辉煌!” (王簃轩)


美术报 要闻 00006 赵元强:美术报,我的良师益友 2019-04-20 美术报2019-04-2000011 2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