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遭祝融之灾的北宋玉清照应宫
■仇春霞(北京)
4月16日凌晨00∶50,一场大火吞噬了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引来无数人的叹息。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相当于中国南宋宋孝宗隆兴元年),历经多次战乱与火灾,可谓历尽沧桑。它独特的宗教价值、艺术价值使它成为世人心中的一个标杆。在中国,有一座比巴黎圣母院早百年的宗教宫殿,还来不及为之歌颂与书写,就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它就是北宋“玉清照应宫”。
北宋玉清照应宫规模宏大,有3610间房屋,大约花费白银近亿两,这个数字约合北宋2年的国库收入。整个王朝动用了无数人力来从事拆迁、采购、运输、修建等庞大的工作,耗时约7年,其奢华程度堪比阿房宫,宫殿里还藏有当时最顶级的雕塑、壁画、经册等。它几乎聚焦了当时朝野所有目光,也引来了无休止的诤讼。它本来应该可以成为中国道教达到极盛的标志,也可以是中国建筑艺术、壁画艺术的典范。只是因为它寿命短暂,来不及被世人歌颂和书写,就被历史淹没了。
北宋的“大型主题创作”
玉清照应宫是一座道教宫殿,是宋代崇尚道教的重要标志。
宋朝皇帝崇信道教,在北宋,尤以宋真宗和宋徽宗闻名,他们都热衷于修建宫殿、道观、园林,都希望自己上可通仙、此生不老。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北宋第3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宋太宗赵匡义,伯父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关于他的历史,最有名的当数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用金钱换取国家安全。
玉清照应宫在动土之前,先令图画院艺学刘文通画样图。刘善画楼台屋木,样稿画完之后,再由工匠按照样图进行实地修建。玉清照应宫始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比巴黎圣母院早修建116年。原计划15年修成,实际上费时不到一半。宫殿修成之后,朝廷动用国家资源,开始为宫殿绘制壁画,因此,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说,这都可以说是一场大型的主题创作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个任务,朝廷专门委派办事能力很强的学者型宦官刘承规(949-1012)来主持这个项目。刘承规是何许人?有人称其为北宋“五鬼”之一,说明他很机灵。他历事宋初三朝,掌管内藏30余年,深为三朝皇帝所倚重。史称其精力充沛,廉洁奉公,好儒学,喜藏书,能考访事实,礼待士人。他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为宋朝的权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参与《太宗实录》及《册府元龟》等史籍编修工作。死后被加封谥号,被塑于宋太宗像旁,同飨祭祀。
为了帮真宗完成这个任务,60多岁的刘承规先是召集学识渊博的大儒们,请他们梳理自轩辕氏以来,凡是姓赵且修道升仙的人,将他们按时间编成册。然后再详细讨论绘画内容,参与其事的画家有高文进、王道真、燕贵等。
汇聚天下能画者
一切计划就绪之后,向全国发出招标书,请天下名手来绘制壁画。从现有史料来看,这个招标书并非只限于朝廷图画院的画师们,而是面向天下所有能画者。比如有一位叫张昉的画家,他的任务是画三清殿天女奏乐像。张昉没有参照老旧的样式,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创作,很快就画出样稿了,人物高达丈余。其他画家看了,非常惊叹。可是有人向主事者进谗言,认为他画画不谨慎,多是炫技,容易带坏别人。张昉于是被盘查了,他一怒之下,不加彩绘,走人了。大家都觉得非常可惜。
有些人则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而荣幸地被选入图画院。比如有一位叫庞从穆的画家,他被召入在墙壁上画山水。他画的林峦草竹,溪谷磴道,莫不精备,又在空穴间作游云直上的样子,好像是被风所驾,卷舒聚散,自由无拘。他后来被诏入图画院,他没有接受。
当时全国有3000多位画家应标,而得标者不过百余人。主持人将这百来位画家分成两部,即左部和右部。左部是著名画家武宗元为首领,右部是王拙为首领。而这两位头领似乎也不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而是经过考核的。据说当时一位名叫丁朱崖的太监说:“我刚才望风,看到旗杆倒下,车迹紊乱,这都是被宗元所驱跑的,他果然得了第一职。”从史料碎片来看,每个画家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比如右部首领王拙画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等壁,前文提到的刘文通画道士们的图像,吕拙画三清、西王母居住的郁罗萧台等等。
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到古代样式,画家们就出现了分歧。比如玉皇大帝的衣服应该画成什么样子?当时负责画此像的是龙章,他起完玉皇大帝画稿后,还没有给服饰画图案,一些画师就开始讨论应该画什么图案,上什么色。有的甚至把花枝都画上去了。刘承规说:“天帝法服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于是又发布了一道征集令。龙章说:“在长乐乡古太华观有唐人杨惠塑的玉皇大帝雕像,身上穿的是绣有九色螭的罗帔,我们可根据这个为参照。”他的意见就被采纳了。玉清照应宫大约完工于1014年(大中祥符七年)11月。根据刘承规的卒年算,他是2年前就去世了。
1029年(宋仁真天圣七年)6月20日晚,天降雷雨,玉清照应宫突发大火,琼楼玉宇、亭台馆阁一夜化为灰烬,连同消失的,还有各种雕塑和精美壁画。
(作者为美术学博士,北京画院学术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