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全科教学札记(缩写版)
中国画全科教学札记
■池沙鸿(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主导教师兼班主任)
起因
“中国画全科教学”,四年很有意思的实践。
2013年,吴山明老师中国人物画创研班开班。一届学制两年,共六次面授,每次面授20天。我应邀作为主导教师兼班主任,起草教学大纲、编排课程、邀请老师、调整教学进度、参与教学、讲座和毕业创作的辅导,并加课带班采风。
第一届完满结束后,我向吴山明老师提出,第二届改“中国人物画创研班”为“中国画创研班”。
原因简单:当今中国画家普遍存在“能画此物不会画彼物”的问题。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问题更严重。原因是中国画以绘画内容分人、山、花三科,分科教学模式让大批画家早早局限一科,将本来可能焕发艺术生机的部分关闭了。其中山水画、花鸟画从临摹经典入手,审美容易古意化,淡漠了真山真水真性情、真人真事真感觉。人物画家容易只画人物不顾其他,笔墨宽度不够。
吴山明老师上大学时,中国画系不分科。我上大学的77级和后来的78级也不分科。当时“浙派人物画”创始画家主导教学,强调人、山、花和书法没有主副科之分,工笔意笔必须兼能。因此,各科的审美习惯、笔墨程式均为整体绘画语言的一部分,关注的是在创作中表达是否准确、真切、美好、有意思。 (下转第24版)
(上接第23版)
吴老师和我都认为办班的重点是开放艺术精神、开启创造思维、开发生活热情、开拓人文和自然的视野,让大家回去后能够有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探求和创造的自主性。
于是,2015年第二届、2017年第三届确立了“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的名称,不单招收人物画专业的学员,还招收山水画和花鸟画专业的学员,一些西画、书法、陶瓷、动漫专业的书画家也慕名前来参加学习。
确立“全科教学”概念
中国画分科由来已久。唐代分六门,宋《宣和画谱》分十类,南宋邓椿《画继》列八类,元代汤垕《画鉴》和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均作十三科,可见历来分科不仅为人、山、花三科。自宋元文人画成熟发展,山水画居正位,明清时花鸟画昌盛。传统分科中大部分科目仅在宫廷和民间绘画中不断发展丰富。文人论画,看不起“匠”人。人、山、花三科遂成主流,新中国建立后鼓励所有画家创作人物画,反映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传统山水画、花鸟画被边缘化,教学也如此。人物画则以西方观察方法改良中国画(徐悲鸿的主张)或以中国画立场吸收改造西方写实造型(浙派人物画的立场),传统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也被边缘化。50年代中期,国家重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国家设立了画院支持中国画发展,美术院校也有相应改观。1957年潘天寿重新当上美院副院长,遂恢复中国画系,并在全国首次提出人、山、花分三科教学的概念。这个概念被执行半个世纪左右,只有在文革前后被取消了一段时间。中国画分三科教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确立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地位和学理,保证不再被忽视。
但是,中国画以绘画内容分科,始终存在两个硬质问题:
一是当代人对中国画艺术的全面认识问题。当人们认识到古代岩画、洞窟壁画、寺庙壁画,宫廷绘画以及流传于百姓中浩如烟海并形成独特民族民间审美习惯的民间艺术的特殊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时,会发现文人艺术只是中国画的一部分,远不能代表中国画的全部。
当今世界距离拉近,人、山、花三科的内容陡然丰富。社会发展,人类的创造改变世界,人、山、花分科之外的内容丰富异常,大批内容无科可设。因此当代中国画教学在实践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法上,相比宋元绘画,已经远远落后。
二是如何学习古人应万物象万形,世间万物皆入笔底的绘画能力问题。翻阅经典,大堆古人是全能画家,至少可称为一专多能。近现代大多数中国画大家也都是多种能力在身。而分科教学未能重视如此优良的传统,大批学子从学画之初就准备一辈子限于一科,起点已经逊于前辈,更显悲凉。
我们提出“中国画全科教学”的概念,是循着古人按内容分科的思路。古人之人、山、花有比较完整的审美习惯和笔墨程式。然,三科外也是如此。当今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太多未能成科的内容也十分需要探讨和掌握。因此,了解、学习三科内外的世间万物,整理甚至创造新表现方式,融会贯通,是全科教学的重要目的。
我们曾想用“综合教学”名称,但综合之说从画种、材料、艺术门类甚至学科门类上也说得通,不具备唯一性。只有“全科教学”与分三科之说完全对应,精确而直接。
全科教学创研班课程设置(略)
“全科教学”与创作实践
绘画创作以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表现美好事物,是具有鲜明个性精神的创造性劳动。创研班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全部课程,有三方面实质性训练内容。
一、有宋元画家应万物象万形的能力要求。
中国画从临摹入手,学习成熟的思维和笔墨程式最快捷。教学安排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和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综合小品创作、插图创作、格律诗创作和毕业创作。旨在让学员熟悉所有绘画语言和创作过程,建立广泛涉足、全面发展的自信。
大量讲座将当下全国的创作面貌有选择地分析介绍,或请名家现身说法。讲座内容扩大到西方古典和现代艺术、国内外民间艺术方面,让学员大运动量地吸收信息,扩展创造性思维和勇于实验的精神。
我有一句俗语:“绘画是菜,书法是饭”。中国画的工具毛笔,是与其他画种的基本分界。用笔贵在“写”,讲“笔性”,笔力、笔趣、运笔的表现力以及笔墨引发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状态是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特质。从古法十八描、山水皴法到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已有比书法用笔复杂得多的研究成果。而训练书法是经历“写”的心理、生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养”,是在传统文化底蕴中的浸润。
班中的实际情况值得回味。差异颇大的教学内容让许多学员觉得有渐上高楼,远望天涯的感觉。有学员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可以做。也有学员套路被打乱,有点无所适从。我们给出的是学习、生活、发现、感悟和创作的方法,不单单是成熟的绘画技术。相对于原来单一科目,有点不适应是自然的。这需要大家好好消化,形成新的艺术行为模式,在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过程中慢慢沉淀出自己内心独有的那份单纯、真诚和美的形式语言。
语言转换速度和进步速度都比较快的学员有三种:一种是有深厚创作功底,前来深造或自主探索语言转换的。一种是经过严格绘画造型训练的学员,不论以前属于哪一个专业。还有一种是学养和领悟能力较好的。
二、文人艺术直抒胸臆的创作思维。
史记《孔子世家》有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的故事,把《文王操》乐曲分成“曲”、“数”、“志”三个层面和“为人”,完整说明艺术品创作的全部要素。
中国文人艺术在绘画上实践了这样的理念,为后世留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潘天寿论画学功夫为“三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一分其他”,陆俨少进一步提“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读书既读他人之书又读社会和自然之书,一分其他已在其中。艺术首先讲“为人”和有“志”,并以艺术语言表达之。“为人”是个体品格和精神面貌。 “创新”和“风格”硬求不可得。只要秉承文人艺术的创作思维,将艺术等同于吃饭、睡觉、扫地、散步一样的日常生活,人老画老,蓦然回首,应有尽有。
全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变化和多样的画题,从而让大家有可能更多更深入地表达思想内容和艺术理想。
三、当代人的开阔眼界、审美特质和独立精神。
全科教学打开的是画人的眼界。遵循宋元画人的眼界和生活态度,当代人的视角自然应该关注当今的生活、社会和自然。
我带班下生活不说写生,只提“采风”,因为写生是采风的一部分。创作指向需要采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乡情民俗、自然环境、社会建设、人们精神面貌之风。所以,视角应该是全科的。在创作草图阶段,否定、探讨、再否定,最后到肯定,大家对自己身边生活的生动之处,感人瞬间都经过了发现和选择过程。因此生活习惯与创作思维重合,是当代画人学习宋元画人创作思维的要点。在创作思维上,鼓励大家从对农业社会的眷恋走向对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了解。班中推荐大家去浏览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纪录片,鼓励大家向优秀的摄影家、油画家、版画家等学习,了解世界,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学养与世界交流,与现实交流。
捕捉和发现更有意思的艺术表达是当下最为重要的。新的艺术表达肯定会有旧语言系统言不达意的时候,尝试新表达方式,也正是新创造之时。全科教学提供了各类绘画语言产生的因果关系,也为画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吴山明老师从第一届创研班就一再强调“因人施教”,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年龄、职业、家庭、生活环境、习惯、学习背景明显给大家带来比较特殊的,有时是差异悬殊的审美爱好。统一的审美模式、技术方法、生活理念是办班大忌。全科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艺术成果中找到广收博采的契机,因此发现、探求和发展学员的兴趣点、艺术原发点就相对容易得多。
我们认为发掘和维护学员作为当代人的独立精神和个体审美特质格外重要。
这大概是做教师的根本所在。
2019年4月18日
注:本文为缩写版。《第三届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图文集》和美术报微信公众号将发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