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格调

旧时之美遇上摩登时尚

  古典之美,有云鬓香腮的含羞带怯,有步步生莲的婀娜之姿,也有峨冠博带的风流气度。

  不同于古代秩序化的要求,现代人的审美更偏向于独立与个性,传统的、野性的、娇艳的、低调的……各种风格应有尽有,形成了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审美圈,极大地提升了人们装饰自己、美化自己的空间,拓宽了大家的审美视野,使大多数人能够更全面展示自己。而中国古典美学风格的渗透,则给现代的时尚氛围增添传统艺术中含蓄婉约、优雅细致的美。旧时之美与今日时尚之美就像一条河流,本质上是割不断的。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敏泽对于这个问题看得很透彻,他说:“今日之古,亦即古人之今;今日之今,实亦后人之古,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也。”那么如何把握好继承传统与时尚创新的关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时尚创新的前提,如果不了解传统的文化,那么接下来的时尚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就无从谈起。

  与古典文化融合方能走得更远

  不论眼前的流行风尚如何风靡一时,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即使狂热了一阵子,也最终会流于肤浅和平庸。而只有古典文化才能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精神内核,培养一种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我们对于美的品位。也只有在与古典文化的融合中,时尚文化才可以走得更远,才能经得起年代的考验与岁月的流转。

  目前很多人对于传统汉服的印象一直是庄重的、严肃的甚至是刻板的,这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解。而实际上传统文化也可以用一种时尚的、有趣的、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读。一个恰到好处的作品,是可以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尚光芒的。

  例如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元素创作的作品,服饰上的色调呼应了作品中赭石色以及今天仍旧耀眼夺目的石绿色和石青色。在妆发上面没有采用复原的发髻妆容,而是用现代时尚手法做了一个简洁但又立体蓬松的发型,化繁为简,不喧宾夺主,以提高画面整体的和谐度。

  这种创新性的尝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历史基础的,是在尊重并且善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价值的前提下,找到旧时之美与潮流时尚的交汇点,借助造型师的审美理念与手段,设计出带有着中国韵味的时尚作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借鉴并加以改良和发展,最终赋予它新的形式,就是创造这个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这也说明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造型个性化的表达更有赖于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手法的完美结合。

  亦旧亦新,新旧合璧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比于古代更追求便捷、快速。比起传统造型上钗环满头的隆重以及鬓发堆叠的复杂,现代时尚造型会显得更加随性以及更适应现代生活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女孩子虽然身着汉服,但是却梳着十分带有生活气息的现代发型,发间零星点缀着鲜花和一些小的装饰品。不同于古代女子行止坐卧都要礼仪化的规定,这种感觉是鲜活的、动态的,散发着随心所欲的自由气息。并且这些发型相比于传统造型髻鬟交错来说更加简单易上手,可以让你既避免了发丝散乱无依的尴尬,又能在没有专业造型师做造型的前提下自己给自己做出一个简单大方而又好看的造型。

  女子做一个传统造型,因为其本身的精致庄重、一丝不苟,会让人感觉应是画中来,这是只可远观的疏离之美,虽然也很美,但总会缺乏灵动跳脱之气,于当下的日常生活环境相违和。这样的造型更适用于一些隆重的场合。而现代造型的轻灵利落,随性又不失规矩的特色,恰到好处地补充了传统造型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让汉服造型更适应日常生活,旧时之美与摩登时尚碰撞后,产生的结果不是水火不容,而是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之美,它亦旧亦新、新旧合璧,最终无所谓新旧、圆融一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时尚元素融合到汉服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当中,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出我们传统民族服饰的特色。这种结合并不是现代仅有的创造,而是历史进化的产物,更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一种延伸。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才是它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为美,它们始终都在

  古今融合、新旧融合,不同造型和手法的创造性尝试,其源动力主要来自于时代潮流的巨大推动作用。潮流即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顺应潮流,也是设计师必然也必须要做的事。华夏文化之所以绵延千年,不曾断裂,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始终不曾固步自封,且兼收并蓄,努力顺应潮流,使得中国文化如同海纳百川一般不断融合吸收各种文明的精华。

  我们的服饰文化、妆造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漫漫历史长河,夏商殷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其特色鲜明的服制妆造。锦绣灿烂,美不胜收。作为时间,它们已经走远,可是,作为美,它们始终都在,从未远离。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激活旧时之美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力。让传统生活中的风雅情致,女子妆后的怡人神韵,经过现代审美的整合,以一种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形式出现,让更多人接受喜爱,最终乐于传播传承。

  如今,人们的追求已从传统的维持生存转向更好地生活,追求精神富足已经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及需求。在充分开发了智商、情商之后,“美商”也应被重视及深层开发。只有见识过美,懂得什么是美,才能对美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审美。从这一方向入手,将古今融合,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审美,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品味,又不失古典韵致的造型,提供一类美的素材,去传播美的概念。

  (作者系国家美容师一级技师、国家高级化妆师)


美术报 格调 00019 旧时之美遇上摩登时尚 2019-05-11 美术报2019-05-1100010 2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