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语文的深度融合
■秦琴
当今的课堂,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全面的,正如语文课堂不止是培养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兴趣、审美、气质等方面的培养。将美术作品用于语文教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直观图片“引兴趣”
语文课,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引来一堂高效的课。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出示一些生动的图片,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上课的强烈好奇心。
借助图片“解古文”
语文学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尤其是与美术学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最初的学习是通过刻在贝壳、墙壁上一些甲骨文、象形文来进行的,这些像极了物象本身的符号,在人类的发展中慢慢简化成为文字,而我们现代人要追溯早期的文化,还是要通过一些美术作品来更直观地走进那段时光。
美术作品“促表达”
语文教学,尤其是低段的教学,学生往往无法通过一段抽象的文字来描述一个画面、构思一个情景,而将一幅具体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他们则可以根据图片展示的场景来更加清楚的描绘一个画面,甚至展开非常的联想,创编一个作品背后的故事。
美术作品“悟诗情”
美术作品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对一些古文、诗歌尤为重要。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素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读者在吟诵的时候在眼前产生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反观很多古代文学,都能够让今天的我们在欣赏时犹如走进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让我们能够放慢节奏,释放心灵,静静地走入那个时代,让文学与美学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碰撞与交汇。
美术技能“乐趣多”
美术技能,对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用美术技能去绘制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文章的逻辑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样,我们也会用美术技能建立起一个文本的框架,来帮助自己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是架构一篇文章,从而更快速地完成一篇文章。
我们学校的附近是一片湿地公园。
每年春天,我们都会带学生走近大自然,露天的课堂靠什么来装饰呢?漫天飞舞的花瓣,满世界的绿意,红杏枝头春意闹。
孩子们不等指示,早早地准备好画笔、纸张,画一张隐约的错落的江南风光,又配上自己创作的小诗, 清丽明快的小诗配上精美的图画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因为这些图画是孩子们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充满童趣,活泼至极。我还让孩子们为自己平时的日记或者习作配图,把自己的习作簿装点得更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将美术作品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更喜人的是他们还会踊跃创新。但美术与语文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合,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掌握相关的美术学科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不着痕迹,随手拈来,才能成为孩子们认识美、感悟美、创造美、享受美的导师。
(作者为杭州市文渊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