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论说

善用自己的“脑袋”

  近日,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国内多家媒体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以外,一无所有。”

  “除了脑袋,一无所有”或许也是当下多数书画家的真实写照。然而我们有没有像任正非的脑袋那样非凡?有没有产生高度的个人主见和思想主张,以引领我们的行动?我想,未必。

  据说,越是不用脑,死亡的脑细胞越多并随之减少,人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减退。所以,脑袋是必须要用的。但有人在书画学习上却不善用脑,偏执地认为只要勤于临池,练好手头功夫,就能“腕底有鬼神”,就能创作出精品力作。诚然,书画的学习必须要有扎实的功力和熟稔的技法,但对于一个真正的书画家而言,仅有此是不够的。岂不知,“腕底有鬼神”不是单纯靠吃苦头、勤动手练出来的,而是要“胸中富丘壑”才能表现出来。如此不动脑只动手,其创作难免是照猫画虎的匠气之作,哪里又有才气和匠心的体现?学习书画,只动手不动脑,或能拾人牙慧;若只动脑而不动手,那就成了“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怕是连“牙慧”也拾不上了。唯有手脑并用,才是书画学习的真正之道。

  有些人是脑袋无主见,心中无理想,盲目跟风随大流。一看到某种风格能在展赛中入选与获奖,马上趋之若鹜,蜂拥而上;看到某种题材在市场上销路好,立刻没日没夜,流水线的作业;听到某“大师”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论调,转身就以搞怪为能、出奇为新。这种或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或是不问是非、不辨香臭的做法,既遏制了自我个性的发展,又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还要脑袋干什么用?

  有些人是用脑袋的,却是用偏了。书画学习讲究继承传统,于是有人就因循守旧,进行简单的复古或是把“古”视为僵化程式;讲究临摹要忠于原帖,于是就有人在临帖过程中无视笔法和内容,过度追求形式,甚至把原帖上的涂抹、霉斑、蛀洞、折痕也都临摹下来,这种“求精”“追微”的做法于学习书画的本体语言有什么益处?还有些人是爱用脑袋的,却用过了头。比如有人是铆足了劲、削尖了脑袋往名利圈里钻;有人谈起书画,一拍脑袋,就炫富摆阔;一拍胸脯,就家国情怀,然而一转身一拍屁股,还是去写一己之欢的字,还是去画迎合时俗的画。如此脑袋太活,看似忽悠了别人,实则是忽悠了自己。

  书画家要善用脑袋,要学会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比技能重要、比方法更重要。学会思考,才能在书画本体语言的学习上、在个人艺术发展的方向上进行有效的取舍,进行科学而正确的抉择。

  要善用脑袋,还要学会武装脑袋。少喝“心灵鸡汤”多喝“墨水”,进行洗脑、醒脑,方能耳聪目明,察细微、看本质、观大势。要多读书去陋俗,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从而“为人生而艺术”,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善用自己的脑袋,虽然成不了“任正非”,也成不了“齐白石”,却能无愧于“书画家”这个称谓。


美术报 论说 00018 善用自己的“脑袋” 2019-05-25 10166532 2 2019年05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