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论说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中译者序

  本书作者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是德国19世纪重要的雕塑家。他的创作在古典风格上形成了个人特色,受罗丹影响,侧重研究运动和光影效果。他最成功的雕塑作品是胸像、墓葬纪念碑和喷水池。他认为裸体人物是雕塑最恰当的表现手段。但是对现代观众来说,他的作品总被认为过于雕琢,缺少活力,因而有点干巴巴的。希尔德勃兰特最大的贡献是在理论方面。他的理论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基础,并受到德国美学的熏陶,更直接地受到密友、画家汉斯·冯·马列和美术理论家康拉德·费德勒的影响。他的实践和理论倾向于新古典主义立场,站在自然主义、印象主义、写实主义和科学实证方法的对立面。他的艺术思想集中反映在1893年于斯特拉斯堡出版的《形式问题》一书中。

  这本全名为《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的小册子提出了一个以古典时代遵循的艺术规则为基础的审美体系。这里的规律是从古希腊艺术、以米开朗琪罗和切利尼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艺术及新古典主义者卡诺瓦提出的艺术规则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此书涉及绘画、雕塑和建筑,但实际上重点在于探讨雕刻的理论问题。希尔德勃兰特被认为在19世纪最先提倡一种与绘画的平面性有关但独立于绘画的雕刻美学,《形式问题》一书影响极大地传播了这一理论。虽然他属于再现性的艺术家,其理论只是出于自己的经验,而且他的创作始终坚守严谨的形式和古典的结构,但他只谈论形式问题,只强调纯形式和纯视觉的理论,因而促成了抽象派雕塑的产生。他谈论形式问题,几乎完全排除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具体内容,甚至对作品的作者也漠不关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把他与19世纪形式主义和20世纪现代艺术联系起来。

  希尔德勃兰特在《形式问题》的导言中表达了他写这本书的两难境地,他感到自己的文章,就所谈到的具体创作过程而言,非美学家所熟悉;就其表达方式而言,似又缺乏艺术家所习惯的语言。这点使他特别困惑而又无可奈何。不过此书对形式问题的精辟分析还是让读者怦然心动,现代艺术学的奠基人之一、瑞士美术史家沃尔夫林就对此书大加赞赏。他称赞此书“‘像久旱土地上的一场凉爽清新的甘霖’:终于出现了一种研究艺术的新方法,即一种不仅被新材料拓宽,而且也深入到细节研究的观点”。因为在19世纪下半期,巴黎的绘画界创新不断、生气勃勃,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德国人在视觉艺术方面显得非常贫乏。也许是因为当时德语国家的共同特点,日耳曼人长于理论思辨,在学术界到处是头重脚轻的鸿篇巨制,展开着枯燥乏味的理论研究。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希尔德勃兰特作为一个雕塑家,尽力避开抽象的理论思考,通过强调自己创作的实际过程,以敏锐的目光、丰富的经验,发表了一番畅快淋漓、令人信服的见解,这具有何等清新的气息!沃尔夫林本人也从希尔德勃兰特的书中获益匪浅。

  《形式问题》一书发表以后,被列为19世纪重要的美术理论著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雕塑界变得非常活跃繁荣,发展趋于多元格局,关于创作和教育问题的讨论也十分激烈,但总嫌缺少代表一家一派之见和让人信服的系统理论支持。为了促进我国雕塑界理论研究的发展,如今把《形式问题》旧译本再次修订出版,希望让这本站在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分水岭上的理论著作给今天的中国读者提供一种值得参考的视角和批评方法。

  一般说来,艺术的形式和风格的演变是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双重影响支配的,也就是说,是由他律性和自律性共同决定的。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1915年)中,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正滚下山坡的石头的运动。它“根据斜坡的坡度和坡面的硬度等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运动,但是所有这些可能的运动都受到完全相同的地心引力的支配。因此,在人类的心理中,存在着某些可视为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发展阶段,就像人体的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一样。这些发展阶段会经历多方面的变化,它们能够完全地或部分地被控制,但是滚动一经开始,某些规律的作用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就到处可见了”。在这里,坡度和坡面的硬度等属外部因素,而质量固定的石头所受的地心引力则是不变的内部因素。在沃尔夫林看来,这种内部因素造成的自律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希尔德勃兰特的《形式问题》正是试图展示并论证这种艺术自身的规律。


美术报 论说 00020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中译者序 2019-05-25 9959162 2 2019年05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