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的追索
散落各国的中流砥柱
■刘双
《格罗斯诊所》(又译《格罗斯医生的临床课》)可能是伊肯斯最好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之一,伊肯斯本人也对这幅作品赋予厚望。该作品一经展出,反响热烈。画面的中央,70岁的美国创伤外科医生塞缪尔·戴维·格罗斯博士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正在给一位年轻病人的腿部进行手术,杰斐逊医学院一群学生在周围观摩学习。格罗斯医生沾满鲜血的手上握着一把解剖刀。画中的人物中也包括了画家伊肯斯的自画像,他坐在正对观众画面的最左边,通道栏杆左侧的上面,穿着白色袖口的衣服,正在画素描或写着什么东西。伊肯斯的签名和日期“Eakins 1875”写在了手术台的一侧。
画家对现实主义毫不妥协的推崇,使得此画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它将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有治疗功用的专业具有的历史意义,还因为画面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手术室的面貌。在这里,格罗斯第一次对这类病症进行了一项保守手术,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截肢手术。这幅画作可以说是见证了医学的进步。
画作所展现的场景是令人震撼的,画中的角色面对血淋淋的手术显露出不同的表现。画面的左下方,是一个坐在椅子上掩面哭泣的女子,可能是病人的母亲,她的表现很痛苦,与周围医学院师生的平静、专业的神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也许是画家本人曾经谙熟医疗学科的经历,使得画面具备一种强烈的叙事感与现场感,因为过于真实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冲击。然而适得其反的是,这样不加修饰“血淋淋”的真实场景感使得当时“一百周年艺术展”的评委会最终拒绝了这幅作品的入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与北美洲,社会发展与科学领域产生了长足的进步与变革,照相技术与光学的发展给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诸多的便利与启迪,成为催生19世纪印象派绘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极大地发展了学院派绘画新的绘画方式与思考模式。由于整个19世纪法国学院派绘画的卓越成就,其影响也在欧洲各地以及北美洲的艺术家中不断拓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有美国的托马斯·伊肯斯、奥地利的凯泽、芬兰的埃德尔菲尔以及英国的克劳森。
求学经历
作为相近时代的学院派写实绘画艺术家,伊肯斯、凯泽、埃德尔菲尔、克劳森都经历了相似而又各自精彩的求学历程。1844年7月,伊肯斯在美国费城出生。1861年,他开始了求学之旅,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于杰斐逊医学院学习了详尽的解剖学。1866年,他同著名的法国学院派写实艺术家杰罗姆在巴黎学习古典艺术。同时他在法国著名学院派画家里欧·博纳的画室的学习经历,使得他在绘画风格与表现上有着对于结构准确性的极致追求。
同一时期奥地利著名的学院派画家凯泽也一样热衷并擅长于肖像画。凯泽1820年生于格拉茨,曾在维也纳美术学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埃德尔菲尔与克劳森分别是北欧与英国著名的学院派写实绘画艺术家,两者在保持学院绘画已有的造型水准的同时,与伊肯斯和凯泽不同的是在艺术主题与表现上更加倾向于户外场景与绘画色彩的表达。埃尔德菲尔由于不满足于当时芬兰落后的学院绘画教学与环境,远赴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研习了4年,同时诸多美术馆与博物馆的作品中委拉斯贵支与戈雅的作品对埃德尔菲尔触动最深。出身于英国的克劳森早年在法国私立艺术学校朱利安学院与法国学院派画家布格罗与托尼·罗伯特-弗勒里的个人工作室学习。他十分仰慕自然主义学院派画家勒帕热的风尚。
艺术贡献
19世纪中叶,原本以欧洲的法国为中心展开的这一时期的西方美术史,在美国与欧洲各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伊肯斯是美国艺术史19世纪到20世纪初最有力的、学识渊博的写实艺术家。同时伊肯斯也是一位相当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艺术家。他热衷于在当时来说是新型技术的动态摄影,如今被看作是这项技术的领军人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绘画风格的尝试后伊肯斯也创作了一系列风景与场景类画作,从闭塞的画室转移到了开阔的室外场地,从而拓展了肖像画领域以外的创作主题。
凯泽因为其出色的学院绘画功底的历练与版画的实践经验,开发了一项在当时非常有利可图的“肖像光刻”业务,客户甚至囊括贵族与诸多皇室成员。1867年至1886年,凯泽住在罗马,在那里他非常成功地投身于古典杰作的水彩复制品。他回到维也纳后,开始从事油画和水彩画肖像画创作。
与此同时,19世纪中叶欧洲的现实主义思潮崛起,除当时的法国学院派与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外,欧洲其他地区的许多艺术家也都亲自经历或是间接地受到了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绘画思潮的影响,埃德尔菲尔与克劳森则是这个时代的著名代表。
埃德尔菲尔作为最早一批在世界享有盛誉的芬兰画家,为传播芬兰文化特色作出杰出的贡献。在1889年的巴黎联合展览上获得了金牌,他的肖像画素材包括许多知名人士,也包括俄罗斯皇室成员。身为芬兰写实艺术的推动者,他给予芬兰的青年艺术家很大的影响和帮助,促使他们在巴黎找到属于自己艺术的突破,从而奠定了芬兰学院画派写实艺术的发展基础。
在法国学习期间的克劳森虽然在著名的学院派画家工作室学习,但是他的艺术观念似乎并不局限于学院派画家的绘画特点。在他的画作中无论是在斑驳的阳光下,还是光线昏暗的建筑的阴影,都显得如此真实,透显出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认知与自然主义绘画的朴实。不同于当时在英国风行一时的拉斐尔前派绘画,他的绘画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坚实地站在学院派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与发展,使得其成为了站在那个时代前沿的以风景和农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
19世纪的艺术中心法国
在那个社会大变革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年代,无论是作为肖像画领域翘楚的伊肯斯、使用独特工艺与技术表达绘画的凯泽,还是汲取印象派色彩表现方式并将之灵活运用的现实主义画家埃德尔菲尔和克劳森,他们都在尝试突破学院派写实绘画的传统印象。
除欧美地区的艺术家以外,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艺术家都以虔诚的追求与梦想在法国经历了不凡的求学之旅。其中包括中国的张充仁、徐悲鸿、颜文樑,日本的黑田清辉等一大批亚洲艺术家们,也于20世纪初来到巴黎。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学院派画家记录并鲜活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成为了今天人们回望历史的重要参考。写实造就了他们相似的风格与语言,而时代与艺术赋予了他们作品不同的灵魂与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