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育

文章导航

艺考经历中的兄弟情

  每次在西安美院看到艺考生奋战备考的身影,常常使我想到自己当年的艺考经历。我从小受哥哥的影响和启蒙,喜欢上了画画。作为理科生的哥哥由于对画画的痴爱,选择了在绘画道路上考学,经过两年的艰辛和努力终于考上了美术学院,由此也确立了我的“美院梦”。

  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期间,我时常画一些素描和色彩,特别期待假期哥哥回来,对我的画提出意见和指导;高三时,按艺考生应考惯例,我也参加了考前的专业突击训练,从此开始了我的艺考生活。

  流光易逝,16年前我第一次走出土生土长的小镇来到古城西安。来到哥哥参与教学指导的考前培训画室,开始了专业课学习。那时候的考前培训班不像如今的培训学校这般规模庞大,班里的学生最多不过几十人,来自全国各地,住宿和教学条件都比较简陋,一般都租住在美院附近的城中村里,居住空间狭小最多只能容下一张或两张单人床,冬天没有暖气,睡觉要穿着衣服钻被窝里保暖。那一年,哥哥大学四年级,课外的时间全部在我就读的培训班带课,既能把课时费折算成我的学习费用,也能辅导我的专业学习。

  我们那时每天有十多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依据考试规定的科目进行,训练强度特别大,包括素描静物、素描头像、素描半身像、人物速写以及色彩静物,晚上回去继续临摹《伯里曼艺用解剖》,临摹列宾、门采尔等绘画大师的素描作品。记得在专业训练之初,由于离专业考试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并没有按考试的进度进行教学,让我用单线勾勒一组组摆设较为简单的静物,这时候你会发现在之前所画的素描中,形体认知的问题极其严重,同时也让我感到素描练习的比例和透视等因素极为空白。经常是素描纸都被橡皮擦得起毛,最终画出些基本概念的认知和感受,心理别有一番喜悦和收获。经过了半年多的专业课强化训练,最终的结果和许多艺考生一样,以失败告终。我在哥哥的鼓励下没有灰心,决定补习一年,继续奋斗自己的“美院梦”,也正是这一年有幸看到了中国美术馆展出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的51件“印象派”杰作,使我对西方油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上大学选择油画专业的主要原因。

  补习的那一年,哥哥大学毕业,自己创业,创办了一个培训班,我自然成为第一个学生,随后学生越来越多。在教学方式上,善于思考的哥哥认为美术类考生专业课训练取得进步的最根本问题是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训练各种模式化的应考方法。在教学中他常常让学生琢磨“两个W,一个H”的思维习惯,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回想,哥哥在教学中不仅教授学生专业学习的技能,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一年的复读学习,我的专业基础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由于在专业训练期间,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美术类考生来说,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一问题,哥哥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时间运用“词根”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记英语单词,引导学生完成历史、政治或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梳理,在文化课学习方法上提供很多的建议和方法,长时间的坚持,我和同学们英语词汇的储备为后来文化课英语复习打好了基础,各科高考知识点的梳理也为后来文化课成绩得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当然,高考前短短3个月的文化课复习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收到专业成绩之后,在文化课的复习方面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动力。3个月的文化课突击复习,每天都是在做题、总结、记忆……每天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直到高考的前一天,我仍然在练习模拟试题,最终文化课成绩也取得了较好的分数。

  经过两年的“艺考”,我终于完成“美院梦”,实现了学习油画的愿望,这两年里一直都是哥哥支持、鼓励和照顾,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我在艺考经历中的兄弟亲情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美术报 美育 00020 艺考经历中的兄弟情 2019-06-15 10305195 2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