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魏晋六朝,以山水诗为先导的士大夫文化勃然兴起。后为唐代禅学吸收,又经北宋苏轼等人大力倡导,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由此奠定了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明清的江南更因经济富庶、手工业繁荣,品鉴、收藏蔚成风气。文人对绘画的审美逐渐扩大到用物、品物、感物和玩物的生活追求。江南雅士纷纷寻访对自身设计意图和审美趣味心领神会的工艺匠人,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更将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诉诸笔端,雅文化由此通过新兴的出版业得以规范并推广。当其无所不在地主导了这一地区美学领域之时,“江南”一词也从代表行政区划的地理意义中超脱出来,演化为一种极具向心力的文化符号。
中国古典的观赏经验被认为来自私人性空间,而现代的观看方式则属于公共空间。私人性空间更多的是日常空间,所以中国古代的艺术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它只保留了同社会的距离,而恰恰与生活无距离。本次展览正是以文震亨的《长物志》为脉络铺陈展开,试图自古典文人的雅俗论断中还原出“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生活情境,与感时忧世、退隐自然的精神世界。尤其“吴中折扇”这一文人意匠下的造物代表,亦是江南精致生活和温文气质的缩影。雅趣判断通常聚焦于含蓄幽微的品味深浅,从平凡的生活之物到传达人格理想之用的“怀袖雅物”,无论扇骨材质、雕刻工艺还是扇面书画自身的艺术表现皆大有乾坤。可见日常用品一旦被纳入审美细节的经营,便脱离了实用功能的满足和简单的物质占有,服务于精神的充盈与富足。
本次展览的叙事线索以竹为起点,经扇艺、扇面画,再到画意中的理想生活,最终闭环于竹。展品并不以数量见长,毕竟夏日苦热,审美最小化的展示技巧十分必要。同时,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分享古典艺术与现实生活背后的精神关联,将传统手工艺的经典属性转化为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文化事件。展览得到了常熟博物馆与多位私人藏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得益于70年经济发展的惊人成就,当代中国人正愈加表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对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热切追求。传统文化也正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积极介入到日常审美的方方面面。这种东方式的生活意趣,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美学样态。愿观者能在展览营造出的物质和精神、传统和当代的维度交互中自由穿梭,重温高士之幽德、韵士之天真,真正获得“逍遥避烦暑”的清凉体验。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徐惠泉
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