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育

给大学生社会实践
套上“乾坤圈”

  高温似火的三伏天里,上千万激情似火的大学生们活跃在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涌现出了非常多感人的事迹,成绩喜人。正是因为欣赏、热爱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激情似火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智如冰的反思,给大学生社会实践套上“乾坤圈”。

  在最近同样火热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乾坤圈”是禁锢哪吒力量的法宝。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力量的强大,即使知道解开“乾坤圈”的咒语,哪吒仍把乾坤圈当手环,从而让自己保持理智。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88所,在校大学生2500万以上。根据共青团中央往年统计和今年规划,预计今年全国将有500余万学生参加团队形式的社会实践。还有更多学生,会以个人形式参加社会实践。如此规模浩大的社会实践,难以保证人人都理智对待,事事都百益而无一害。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参与者,都拥有主动戴“乾坤圈”的意识,尤为必要和迫切。

  首先要“圈住”的,是团队的“想当然,不调查研究”。一部分团队缺少前期调查,实践内容、形式会雷同;更为严重的是,会忽视基层的需求,对基层的贡献不够;还有的团队,对队员自身能力、需求了解不充分,也会导致供需不匹配、计划落实难。一部分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未能写出高质量的报告。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自1997年启动,已有22年的历程与积淀,很多高校建立了固定的实践基地,指导老师全程带队指导,出发前有扎实培训和调查,能带回高质量的实践成果,但在全国范围内只占一部分。

  其次要“圈住”的,是个人的“赚学分,走过场”。很多高校早已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和毕业挂钩,并严格审核社会实践鉴定表、实践报告、实践照片等材料。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排除有一小部分学生未认真对待,甚至流于形式,被诟病为“观光”、“旅游”。

  第三要“圈住”的,是支教的“不可持续”。支教仍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然而短期支教不能给予当地孩子长期关注。过于热烈的突然介入与关注,过于快速的抽离与消失,反而影响缺爱、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如何让社会实践的成果在当地有可持续的生命力、影响力?仍需要高校师生不断思考和探索。

  第四要“圈住”的,是实践的“不够专业”。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支教实践,但因其并非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储备不够,对当地教育现状,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情况不了解。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企事业单位实践,但岗位内容与专业无关,不能发挥和锤炼专业特长。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也正是实践的意义。毋庸置疑,大学生应当多参加社会实践。2018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敢闯会创的能力”,将社会实践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普及社会实践学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真正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调研国情社情,了解百姓痛痒,反思自身作为,使支教、帮扶等可持续发展。戴着理性反思的“乾坤圈”,社会实践才不会沦为高校自高、大学生自大的狂欢。

  最后,成本是一项非常客观的限制。当大学生们自戴“乾坤圈”,也期待政府、高校、社会各界能给他们更多政策、物质上的支持。拥有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和风火轮的“哪吒”们,将创造更多喜人的成绩、感人的事迹、动人的心迹。

  (作者为湖南第一师范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美术报 美育 00018 给大学生社会实践
套上“乾坤圈”
2019-08-10 美术报2019-08-1000011;美术报2019-08-1000010 2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