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专版

陈振濂教授在“蒲公英计划”慈溪培训班的讲话稿连载之三

新时代新教材:以审美居先为宗,以爱上书法为求

  回到我们今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面对的是谁?中小学生?将来的书法家?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是民众,每一个乡镇社区的男女老少都是我们的志愿服务对象。在这里,写得好不好不是我们唯一的指标;只有能够体会书法,看得懂经典,传播经典,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是“兼济天下”“普渡众生”。就像我们的《书法课》教材,它不仅仅有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教材里有非常清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法,它的背后是教学理念。我们在座的可能很多不是教师职业,但是你一定可以是一个书法的传播者。你在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项目中,在一个社区活动里,你就是一个责无旁贷的书法传播者,这个教材,就是告诉你如何传播。

  我们对这个教材所做的第一个创新推进,就是它必须是真正审美意义上的艺术的“书法课”。早些年的中小学,都是写字课或者叫习字课,而不叫书法课。写字课是属于语文的范畴。从教育部2011年下达的文件,2012年又追加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就是在中小学要开设“书法课”。从“写字课”变成“书法课”,其实就是要提高它的艺术含量,让审美和汉字美育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今天各位看过我们教材以后,就会有一个感觉:现在教育部在推荐的一些书法课教材里面,许多都还是“写字课”的翻版,还是如何写汉字的概念,所以今天虽然名为“书法课”的课本内容,和以前“写字课”的课本差不多。这种立足于写字课的“书法课”,其实还是新瓶装旧酒。看我们现在书法启蒙阶段的教材,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我们的编写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是上世纪初的水平,完全没有一种“写字课”现在已经变成“书法课”的新视角。写字课是和语文数学相并列的,它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而“书法课”,它是和音乐绘画舞蹈课并列,它是艺术课程的概念。从我们现有的各种书法课教材中,这一点却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所以这一次“蒲公英计划”编出的这套教材,当然前提还是立足于汉字,但是它的解读方式变了。我们可以将今天我们的“书法课”八册的目录,跟原来写字课的目录相比较,一比就知道,什么才是艺术审美的眼光、什么是汉字语文的眼光。

  当代书法高等教育,就是80年代从我们手里构造、创立起来的。从陆维钊、沙孟海先生他们有这方面的构想和初步方案,但是从我们这一代,因为国泰民安,社会不动荡,才有机会把他们当年的构想变成实践,把它变成可使用的教材。以前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这个搞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要转过身来做小学水平的初级启蒙书法教材?当然从动机上来说:我以为我有使命感,既然这个专业是我选择的,它里面的角角落落我只要有条件都要涉及到,遇有不合适的都要有改进。这是一个方面。但是,一旦用博导的教授的学术眼光和高等教育立场回过头来看启蒙教材,你马上就会发现,它的确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于是,投入精力和时间对之进行改造。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的担当——这套《书法课》教材对我们而言,着实是费劲费了不少。在这之前的一个月,我们刚刚用三年时间完成一个在书法专业里可谓最高端的,叫《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学术著作,作为一部新出版的书,在北京中国文联大厦召开了新书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然后一个月以后,这部《书法课》教材也慢慢就落地做成型了。当然实际上它作为“蒲公英大科研”差不多也做了有一两年。当时很多书法界的同行说,你这是怎么回事?《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是最顶级的,它要解释当代书法整体是如何来评价,这是人人都犯难的事情,是一个高端的学术难题。现在一转身,你却来做书法小学启蒙教材,文明实践的教材,这真是一团迷雾,让我们大家惊呼看不懂。我说这就是我们作为书法专业人士的责任担当——希望在这个领域里囊括所有内容,我们要有能力去都能够尝试都能够研究都能够追踪它的时代意义,都能够修正它可能的不足,都能够使它尽可能完整。这是一代人的梦想。

  这一次书法课的教材首次使用,为什么特意要把它放在慈溪?其实在十天以前,我们已经把这个教材推荐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蒲公英”雄安学区,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还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思路,所以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蒲公英”以前的教学计划来进行,还没有完全根据这个新编教材的节奏。而在慈溪这次,因为不仅仅是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而是社会文明实践的培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培训我们“蒲公英”做过很多次,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而书法家协会的行业培训更不用说,像我在书法家协会待了四十年,各级书协的无数培训无数课都上过,也都没有新鲜感,恰恰是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它是从去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治国理念了。但社会文明实践培训这一方面,我们还没有现场积累的经验,还是要面对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肯定不能简单地拿培训中小学老师的方式来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传部长文化馆长文联主席们。“审美居先”而不是“文化技能居先”,对我们来说,这其实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立足点的转换,不主要讲技能,我要讲的、追究的就是你的技能背后的你的审美眼光、为你的思维服务、为你能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服务。以这样的视角方式立场,使我们今天的培训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型出发点。书法家协会培训做了几十年,中小学教师培训至少“蒲公英”就做了七年,已经驾轻就熟了,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社会培训,提高全民素质的培训,我们才刚刚开始。那么希望这个三天的学习,能够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也就是刚刚我们所说的第三种类型,做出一个样板来。

  “蒲公英计划”最早的那个名家工作室的同学,经过两三年的成长,现在都已经在全国各地成为担纲蒲公英教学的主要导师。历史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承传衔接,薪火相传。我们也特别希望我们这一百多位学员,通过今天这第一期的培训,再经过若干年的培育,今后全国各地“蒲公英”在各大区域和城市都会遍地开花;到那个时候,我们缺的不是书法写得好的人,因为那样的书法家有很多;我们缺的也不是中小学书法师生;我们缺的恰恰是在全民文化素质提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这样一个平台中发挥优秀作用的好老师。

  我希望这样的好老师在今天在座的同学中间能够不断地被催生被选拔,被赋予更大的担当和历史重任。“文化自信”的培养就应该是从每个老百姓因为喜欢和兴趣而全身心投入开始,“蒲公英计划”就是想达到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目标。我们在做高端的《书法学》的学科建设,《书法评价体系》的建设;但同时我们又会转过身来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做“蒲公英计划”,其实理由就在这里。所有的细节对我们“蒲公英计划”来说,都是必须的、都是要认认真真去落实、都是需要人才养成并渗入到每一个社区村镇环节中去,推广传播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推广传播最核心的汉字文化。

  没有汉字文化,没有中国几千年的国学汉学文史之学,中国在上古时代早就四分五裂了。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个汉字,我们才有了这个横贯五千年大一统的国家而且会越来越强大。从这样的一个宏观层面上来看“蒲公英计划”,它必然需要大量的骨干教师和执行者传播者。但学校教师和书法家协会,即使要能够自我转型,还是不容易转过来。因它没有我们这一套深思熟虑的崭新又十分清晰的教学理念,也许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在教书法;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很难有宏观的考虑。恰恰是全民老百姓的书法审美提升的工作目标,需要像“蒲公英计划”、像今天的《书法课》这样的新方式,来推动、保障我们大家的努力付出;为今天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为今天国家的文明强盛,能够有机会做出我们共同的贡献。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美术报 专版 00026 新时代新教材:以审美居先为宗,以爱上书法为求 2019-09-07 美术报2019-09-0700013 2 2019年09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