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聚焦

文章导航

四进甘庄煤矿

  2006年冬,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画家周刚第一次走进矿区。“眼前一切让我十分震惊和感动。我眼前的,是一群在黑暗中采力采掘光明的人们,他们深沉、坚韧、朴实、向上”。那一刻,他的视线再也无法从他们身上挪开。这样一群劳动者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歌颂的,他的艺术理想在那一刻起找到了精神依托。

  今年,已是周刚用画笔表现矿工的第15个年头。14年间,他深入各个矿区,感悟他们的生活轨迹,画下了不同矿工的生活、工作姿态。矿区里的人和事深深感染了他,他早已和矿工们建立起兄弟般的情谊。他以画笔真切地表达他所生活的时代,其笔下的“矿工”系列作品,充满了温度和情怀,不仅表现出劳动者们朴实、真挚的人性美,还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化,蕴含着时代精神和丰富的人文思考。

  近来,周刚第四次走进甘庄煤矿,距第一次来已有8个年头。他的创作手记里,记录了那里的人世变迁,流露出对这一方土地的深深眷恋。艺术家以文艺观照现实的一片赤诚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变了

  第一次去山西大同甘庄煤矿,算起来有8个年头了,今年是我第四次再进甘庄煤矿。到矿上已是傍晚,几位老朋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相互谈论着,几年来各自的变化和过去我们之间经历的事情。

  饭后,我换了行装,和画友决定去看看饭桌上老友说的变化了的大同。晚上的大同灯火辉煌,远远地看见城墙的角楼,一个个高昂着骄傲的头颅,实在让人惊艳。高高的城墙下有近十米宽的树带,再向外是宽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再外是宽阔的步行道,步行道的外围是环绕整个老城的景观林。月光映在护城河里,灯带勾勒出城墙的形状与几十米一个的箭楼似天垂吉象。好一个黄天厚土,煌煌疆城,壮哉!好幸福的大同人竟生息在饮尽沧桑、绝唱岁月的帮城脚下。我们决定绕古城一周,走了两个多小时,12.4公里,一路感慨,城下见千里,行者生远心,大同变了!

  与矿工扯谈

  这次进甘庄煤矿最大的感受是矿上安静了很多,工人上班没有夜班了,矿工升井的时间也变了,第一次升井是上午11点,第二次升井是晚上9点。原来我们是一早就站在矿口等矿工,画到1点多又有新的矿工升井,可现在,矿工升井时间与我们作画的时间完全不吻合。

  作画时,我一直带着不解和矿工们闲聊着,我问他们上次我画过的胡子矿工还在吗,他们跟我说他前年去世了,我问他们是为什么,他们告诉我是老毛病,我便不再问什么了。一天画到一位能说会唱的矿工,很快他勾起了我们诸多好奇心,我不断向他问了许多问题,他如数作了回答。他说,矿里的矿工比以前少多了。所谓自然减员,就是矿工们老了或者其他原因离开矿上,矿里也不再招收新的矿工了,他也再有几年就退休了。看他十分健谈,我又向他提起了我以前画过的几位矿工的名字,他当即为我叫来了我以前画过的矿工老祝。老祝走近,我几乎不认识他了,他热情地向我打招呼说他现在已经调到检测部门工作,不再下井了。一个标致的、挺拔健壮的北方汉子,见到我来,他忙前跑后,帮我打水、支画架、给要做模特的矿工送上一杯水,看着老祝穿着干净的衣服,他告诉我他的孩子在一所名校读研究生,听他讲着他的变化,真是由衷地为他高兴。一位老实巴交的矿工老魏和他扯谈起他的月收入,他的收入不高,在井下的工作是分带工。和一位新来矿上的年轻矿工小郭扯谈时,他戴着一副眼镜,刚从井下上来,手里还拿着一双手套,和别的矿工相比,他的穿着上显然要讲究些,虽然也是满身煤灰,但气质上还是有所不同,他的眼神里有着年轻人特有的迷茫和倔强。

  马强找见了

  走出矿区就是农田和矿区边因为矿区而形成的一个小村庄,矿工的家人们就住在这个小村庄里,方圆十几里,灯光最亮的就是矿区建筑物上“甘庄煤矿”几个霓虹字。

  晚饭后我带着新来的画友到矿区边上的小路散步,远远看去,一个矮墙边几个老乡正坐着聊天,我们便凑了过去。我向他们打听,有一位叫马强的矿工,他现在怎么样。刚才说话的中年男人操着一口乡音对我说,“我就是马强”。我已完全认不出身边的这位中年人。

  几年前我在矿上画过马强,因为晚回家了两个多小时,他的女人哭着到矿上找他,引发了轰动矿上的一个不小事件。这幅作品后来常常被一些刊物选用,我把这个事件记录下来,写成了故事《马强不见了》,那是一个很意外却很动情的故事。今天又意外地见到了马强,非常高兴,圆了我的一个梦,“马强找见了”。马强变了,脸上明显地多了些沧桑。他似乎想起了当年我画他的时候发生的那些事,不好意思地看看我,看看身后的老乡,语气似乎有点随便地说:“女人嘛,就是那样。”我却分明能够感受到,他言语背后的那一丝男人的傲娇。

  阳光里的大同城

  几次来甘庄画矿工,都舍不得时间到城里看看。这一次,矿长执意要求冯主任陪着我们去大同城看看。

  我们去了华严寺,寺院坐西向东,地位显赫,我沿着台阶登普光明殿。一脚刚落上平台,一位北方大汉身体壮硕,光着头穿着宽松的似乎被改造过的道服,胸前挂着大大的念珠,念珠直垂在他隆起的大肚子的底端。我眼前时空扭转,一个活脱脱的鲁智深模样的人和我打招呼,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华严寺,并由此引开介绍大同历史,谈到了到大同几乎人人都会谈到的一个名字,大同的前市长耿彦波。冯主任接过话题,从手机里翻出了耿市长写的《大同赋》给我看:“大同者,尧舜之治政,天地之化育,人世之理想。大道之直行也……”

  冯主任又带我们去了九龙壁、善化寺、法华寺,每到一处都让人惊艳不已,心生感慨,一个不能汲取千年文化精华的人注定行无来处,没有未来。登上大同古城墙,指点江山,好一个阳光里的“天下大同”。不舍大同,不舍老友,矿长开完会风尘仆仆地赶来为我们送行,我们相互拥抱。别时,矿长反复叮咛,“再来,有空再来。”我却像刚吼完一段秦腔戏一般,嗓子眼干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知道我画的矿工里,有我在矿区里所有的感受,我知道情感和艺术同样重要。

  (周刚简介:1961年生于陕西。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多次担任全国水彩画、粉画评委。著作有《水彩画研究》、《水彩技法》、《中国水彩名家技法》、《工艺美术》、《广告创意》、《素描表现技法》等。)


美术报 聚焦 00008 四进甘庄煤矿 2019-09-07 美术报2019-09-0700010;10946995 2 2019年09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