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书法

端端正正地写好汉字是首要的

  8月26、27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正字杯”浙江省中小学生书写大赛的评审活动,与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沈伟、浙江省书协教育委员会秘书长黄寿耀,以及教育委员会的两位同仁邹建利、周飞彪一同,负责软笔组的评选。

  软笔分为小学高段(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两个组,两天的评审,总的感觉是来稿数量巨大,仅小学组就有3000余件,而且作品质量也相当高。书体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磅礴大字,也有蝇头小楷。很多作品完全超乎想象是十几岁的孩子所写。以至于对个别作品,评委们都很难定夺,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只能忍痛割爱。这也充分体现了浙江作为书法大省,书法后备人才的广度和深度。这些精彩的作品在之后的展览和作品集上都会向众人展示。

  在欣喜的同时,纵观参评作品,我个人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出自学生本身的,也有缘于指导教师的,抑或二者皆有,以下列举一二。

  一、作品风格出处不明显。个别作品完全是自己随心所欲所写,没有学习传统经典的痕迹,以写硬笔的方法来写毛笔书法。取法传统经典是研习书法的关键,如果取法或审美导向不正确,则会南辕北辙,离学习书法的正轨渐行渐远。

  二、作品风格出处倒是明显,但却是简单、机械的集字作品。书法创作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虽然难度极大,甚至对于成人书者亦是如此,但并不代表可以“投机取巧”。当今市面上许多集字类书籍,编著水平良莠不齐,有些错字连篇。集字确是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过程对提高书者创作能力而言是有很大帮助,但简单而机械地“抄袭”集字,对此却没有丝毫作用。

  三、学习老师风格的现象。这点其实与第一点略相似,区别在于前者水平普遍较差,而学习老师的作品大多水平较高。从作品可以看出,学生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去模仿老师,评审过程中会出现同一培训机构的参赛作品风格面貌完全一致。也许这是指导老师为了比赛取得佳绩而偏功利性的做法,但却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表现力。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产生惰性,不善于动脑思考,即便手头功夫再好也无济于事。

  四、用字不规范。关于错字问题,在中国书协近些年的展览中相当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作为中小学生则更应该注意书写文字的规范性。本次比赛繁简字都可以用,但要求或全繁体或全简体,二者不能混用。有些作品水平非常好,却因为这个问题而被拿下,实在可惜。另外,繁体字规范问题,如“千里”和“裏外”,“鐘”和“鍾”区别等。这些问题对中小学生或许有些苛刻,但如果学生自身和指导老师稍加以用心审阅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问题,例如作品不完整、对征稿启事信息解读不仔细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我自身短期从事过少儿书法教育(读书时的兼职),在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了7年的师范生书写教育,现在从事书法专业生的教学工作,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需求的书法教育略有感触。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因需施教”,绝对不能简单地以对书法专业生的标准来应对各领域、各阶段的书写教育,特别是对低年龄段而言。否则,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未必听得懂,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此次比赛名称是“书写”而非“书法”,我想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在当下书写环境被极度压缩和社会书写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之下,中小学生能够端端正正地写好汉字是首要的,至于有个别艺术感觉极好的苗子,指导老师能够发现并加以培养则是最好不过了。


美术报 书法 00019 端端正正地写好汉字是首要的 2019-09-07 美术报2019-09-0700010 2 2019年09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