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专版

文章导航

于无人境觅安闲

  张

  扬明浙江东阳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东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省级展览或获奖,有个人作品集《当代艺术家状态·张扬明》《东井草堂初集》《张扬明工笔山水精品集》等出版印行。现供职于东阳市美术馆(卢甫圣美术馆)。

  偶尔从手机朋友圈看到张扬明的画,心生欢喜。不知为什么,很希望能在他营造的景致中饱看卧游一番,并就此进入到他的精神世界。

  因为不认识张扬明,我便能够纯粹地看他的画并纯粹地说些感悟。

  绘画分为几个阶段或者层面,从对客观物象的具体描摹,到悦人、悦己,再到恣意挥洒,抒情达意,天人合一,不取悦于任何人。

  悦人者总在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悦己者则首先希望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明对自己的作品有着非常清晰的情感诉求,在他的作品中,一般来说都有着空旷、寂静、简洁、恬淡、氤氲、林泉、丘壑、禅境等等描述的境域,看不见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却有一种旷达高远,清秋爽利,或高寒苦冷在其中,似乎是取意宋画的高远、清幽,通过他自己对色彩删繁就简的运用,把或失意孤冷、或清远雅逸、或访禅结庐等诸多情境,弥漫在纸端,传递给观众。他用继承传统又扬弃传统支撑着自己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绘画路线,笔下虚实相生,物我两忘,古今兼备,文人风骨在其中若隐若现。

  六朝刘勰提倡的“风骨”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美的表达传递,更主要是一种精神品格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看得出他对绘画构图的重视,那些构成意味浓郁的画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一个设计师在精心布置自己的家园,一块山石就像一张沙发,一棵树就像一只花瓶,看似随意摆放,实则是经过缜密设计的,挪一寸就会有违和感。好的构图往往先声夺人,甚至比内容还要先入为主,它能奠定你欣赏的基调,然后左右你的情绪,再确定你是否还要继续留在画前。从这个层面来说,他的绘画表现技法反而退居其次,尽管他的技法之于题材如同下雨天和巧克力一样相得益彰。

  张扬明的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的概念有很大不同,是对中国传统画价值的再认知、再创造,他的那种山水,古意只是一种表象,其真正用意是对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对无处不在泛滥成灾的数字化、手机屏的一种反叛和逃离。

  如果仔细观察,张扬明的心中一定住着一个古人。那些古人的清供雅玩、文房墨宝、木石家居,时不时出现在他的画中,还有,我们总能在他的山水中找到那个逃离现世的符号,一个弓着背拄着拐杖的背影,蹒跚地走在山路上,走往心中的桃花源。即使有些画面实在找不到,只是那人正走在山背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逃离”并非是一味地避世荒寒,而是作为一种精神栖息的驿站。类似于年休假,是为了回来之后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

  从认识他的朋友处知道,他是国美毕业的学生,基础不可谓不扎实。这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披荆斩棘,在绘画上一路前行。对书法篆刻的精修和历练是帮助张扬明的绘画达到彼岸的一叶扁舟,这样双修双馨的青年艺术家真的不多见。而偏居金华一隅某种程度上来说,使他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致志,精心研修绘画之道。试想,一个心神不定,杂事缠身,诱惑不断的人是很难到达这样的心境,创作出如此内涵雅致温柔,外在高冷不羁的作品的。

  绘画当然分很多种功用,而张扬明的画,我不能罔论他热衷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画非常适合进入厅堂卧室,挂在书房,当你累了乏了困了倦了,就走进他的画中,让精神来个满血复活。 (文/知章)


美术报 专版 00029 于无人境觅安闲 2019-09-07 美术报2019-09-0700009;10940394;10940393 2 2019年09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