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文旅新亮点 徽派艺术新风采
洪大亮艺术馆隆重开馆
去黄山看什么?看山看水看文化。如今,黄山又增添一处探寻艺术的好去处。9月29日,洪大亮艺术馆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开馆。
当天,名家云集。安徽省委原常委、安徽省军区原司令于天明,江苏省军区原政治部主任吕先景少将夫妇,黄山市政协副主席胡黎明,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著名美术史论家、评论家、书法家孙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徐培晨,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主席李中华,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杨国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中心主任葛军,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画家张桐瑀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馆仪式。活动由黄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建斌主持。胡黎明、唐辉、孙克、徐培晨、杨国新先后致辞,高度评价洪大亮孜孜探索精神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据介绍,在黄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为了打造黄山市旅游文化产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黄山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前期建设,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统筹运营,艺术馆主要是藏品展示、对外交流、艺术研讨等。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艺术馆平台引进外来艺术家在黄山地区进行采风、创作、作品展示,更好地把黄山的地域文化及自然风物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该馆所藏作品均是洪大亮先生多年写生及创作的精品,及洪大亮先生个人收藏其他名家作品,共计391件,其中洪大亮个人作品191件,洪大亮先生捐赠的个人作品中山水画部分基本都是带领学员外出写生采风。写生所至,除京郊名胜,江南园林外,先后至黄山、齐云山、雁荡山、北岳恒山、太行山、秦岭、甘肃、西北黄土高坡及新疆各地,留下大量写生之作。还有一部分作品是他下功夫临摹古迹之作,他精研宋元传统,升华笔墨,开掘心源,吸收时代的清光,表现心灵的感受,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徐里题写馆名。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发来贺信,对洪大亮的艺术做了全面评价。在当代60后画家中,洪大亮是一位艺术功底扎实,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画家,他一方面回归传统与回归自然,另一方博采众长,成就斐然,仅2005年到2006年,就四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画展并获奖,《铜墙铁壁》、《长江之源》与《万岭和吟》最为突出。
他的山水画,取材遍及南北东西,但多画皖南风光,即使画其他地域,也带着皖南的灵秀与清和。他的艺术渊源,直承新安派文脉,由僧渐江至黄宾虹,旁参沈周、吴历笔法的沉稳苍厚,借鉴龚贤墨法的清新润泽。以传统文心培根,以当代野趣铸魂,笔法清苍,用墨淡逸。所画心中境象,平淡天真,朴拙虚灵,如清风朗月,如雨润露鲜,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和心灵美的陶冶。
他的花鸟画具有极强的写意精神,颇得青藤、缶庐之气,尤爱画荷,直承传统文心,抒情言志,以荷花象征高洁的人品,以荷花诠释中国的文化精神。追溯他的画法渊源,除青藤、缶庐之外,更得八大山人的简当含蕴,宋人小品的体物精心。他不断为荷写生,或白描,或水墨,在学古与写生基础上的创作,则自创一格,发扬写意精神,用水极尽微妙,淡墨发挥至极,花叶虽千姿百态,却无浓墨重彩的张扬,只有清水芙蓉的天然。仿佛荷塘过雨,洗尽铅华,仿佛笼烟隔雾,沐浴清光,清丽的荷花,在风中曼舞,在梦中绽放,逸韵幽姿,香远益清。评论家评价他描绘的意境,是一种诗意,是一种境界。
洪大亮先生生长在歙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小立志当一位画家,从年轻时期就访友拜师,求艺学画,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与书画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情结与日俱增,本着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他提前把这些作品捐给家乡,在所捐作品中收藏部分,以刘植楠、徐培晨和张继馨为最多。其中,刘植楠(1925年-2001年)是他家乡早年的老师,号老牛,安徽宁国人,文化馆研究馆员。善书法、篆刻,喜画兰石,别号兰石斋,曾为刘海粟治“九上黄山绝顶人”印,赖少其因欣赏他的书法、篆刻,结为挚友。徐培晨(1951年—),号猿公,江苏沛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是洪大亮南京求学时的专业老师。徐培晨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尤精猿猴,2000年至2004年间,画猿在全国33个城市及港台巡展,影响至广,有“东方猴王”之誉。张继馨(1926年—),江苏武进人,被称为画界人瑞,更是吴门画坛小写写意花鸟新风的代表人物之一,花鸟之外、山水、书法、诗文,无所不能。洪大亮情兼师友。洪大亮将获赠及收购他们的作品捐赠家乡,体现了赤子之心。
此外在洪大亮捐赠作品中,还有当代大家与名家的书画,比如道生法师、张道兴、李铎、张立辰、郑百重、范扬、唐辉、张松、陈耕夫、老圃等等,或在京城,或在各地,有着各自的审美追求。
洪大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能在艺术上取得成绩,追根溯源离不开家乡的抚育,这次捐献就是以自己的创作和收藏回报家乡。艺术馆的开馆系统反映了这位艺术家成就与时代、与生活,与家乡、与师友的关系,为艺术交流与美育传播提供了新的园地。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可以给广大观者以美的享受,而且也彰显了捐赠者回报家乡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