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时评

文章导航

中国画该走向何方

——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区开幕的日期,也是拷问全国美展掌舵的评委们要将中国画引向何方之时。

  在展览开展之际,由于所有参展作品提前在网上公布,迎来了网络对参展作品的再审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几幅可以归到山水画中的作品完全是摹写别人的摄影照片而成,除了技法就什么都没有表达画家本人的思想。且不论是否侵犯了摄影师的著作权问题,摹拟自然形态的外表(照片)显然与传统中国画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众所周知,照相技术在西方的出现是由于西方文艺复兴后,在宗教改革的进程中,信仰与理性产生分离,古希腊、罗马的理性精神在画家身上得到体现,焦点透视为照相技术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是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探索的绘画法则与照相技术是一样的,而照相技术在“模仿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自然物的外表)”上为画家节省了劳动力,如达芬·奇花了很长时间(据说4年多)才完成了肖像画《蒙娜丽莎》,而照相技术只需非常短的时间就能拍摄出一幅定格于瞬间的肖像画,大大减轻了画家的劳动时间。正如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让大多数的简单劳动由机器来完成。同样,很多可以由照相技术来完成的图像艺术,如喷绘(写真)、动画等机器生产完全可以取代人工劳动。因此,在西方艺术史上,随着照相技术的出现,艺术家的何去何从出现很大的困惑,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各大流派的产生就是起因于此。

  中国艺术家一直庆幸于有独特的艺术表现传统。如果真、善、美可以统一的话,其统一的基础是终极关怀对真实、道德和价值的塑造。西方的艺术(美)主要是与真(科学)相关联,绘画中对光线的重视、焦点透视、色彩学理论、解剖学都与科学紧密联系。所以,西方会出现照相技术、文艺复兴后的部分绘画可以为照相术所取代,正是因为西方的绘画促成照相术的产生。油画、水彩画需要在一定光线下的对景写生,写生对象需要静止不动,部分工作确实可以用照相来取代。理论界批评油画家深入生活只是拍拍照,是批评这些画家把对景写生的传统给抛弃了。

  然而,中国传统绘画所指向的“美”与西方的求真(科学)不同,从真善美的角度讲,其最终指向是“善(道德)”——纯化向善意志,中国画中“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其实来源于此。这种把人品与画品联系起来的时代是宋代(《林泉高致》)。而宋代正是宋明理学产生的时期,北宋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从无极推出万物。反过来,也可以从对万物的把握,上升为“理”。宋人认为万物一体,各有其理。哲学史上朱子格竹、阳明格竹,其最终目的是求得“治平天下”之理。而“理”的原初意义是“纹理”。也就是说,文人画家(儒生)可以通过观察(“仰观俯察”)物(动植物等)表面呈现的“纹理”, 透过外表看本质。通过“类推”上升为“理”。传统中国画就是遵循这个原则来创作的。故在传统中国画领域,画家与画工是有区别的,画家耻于与画工为伍,也最怕别人攻之以“画工”之名。

  五代时山水画的繁荣,工笔花鸟画在宋代的繁荣,都是出于“求理”的目的,通过皴法(山水画)和勾勒,用“笔墨”来传达画家的意志(表现为人品)。然而,工笔画有外形的“像”与“不像”,而这种“像”与“不像”在照片技术中也能得到呈现。在照相技术普及的今天,借用照相技术无可厚非。关键是,照相技术只能是观察物之“理”的一种辅助手段,而非摹拟照片。

  潘天寿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从潘先生《小龙湫下一角》的创作可以看出中国画如何把真实转换成创作。从存世的资料看,潘先生的铅笔写生与真实相差无几,如果照相如现在那样普及,说不定潘先生也会拍一些照片做资料。但是,潘先生的创作与铅笔写生完全不同,但又极其神似。

  可悲的是,从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网络的图片看,貌似不可能摹拟照片的山水画居然也可摹拟照片,人物画更不用说。有人估算,美展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写实”作品离不开摄影。笔者不反对借用摄影技术,关键是摄影只是“求理”的手段而非全部,一旦依赖于摄影,摹拟光影,就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的本意,也就变成了“用中国画材料画的西洋画”,这种制作就是匠人之作。在智能时代,喷绘技术早已取替图像制作的匠人制作。

  更可悲的是,这种照相式的图像制作又被奉为至宝,而且成为国家级展览的时尚。众所周知,现在的全国美展评选方法是通过投票表决而来。理论上讲,这种投票相对公平,代表了艺术界的普遍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导向,确实发人深思。也就是说,中国画正在走向摹拟照片,走上已被西方艺术史证明不可取之路。因此,有网友调侃说“中国画的评委应该由摄影师来做”,而更多的是担心如果这样下去,传统中国画真的会走向没落。

  中国画该走向何方?

  (作者系艺术时评人)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时评 00005 中国画该走向何方 2019-10-12 11161062 2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