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聚焦

董小明:
如果历史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选择附中

  附中当时的教学,很传统也很严格,就是从基础抓起。初进课堂,上海来的有些学生,在社会上学过素描也学过色彩,已经画得很熟练,很让我们羡慕。但是老师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把他们过去学的那一套打掉。因为好像画得熟练,但你的方法不一定正确,走不远。果然学习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我们进步很快。还有老师们从基础教学中就让我们懂得艺术有品位和格调的高低和雅俗之分,时时告诫我们不要看差的画:“会把眼睛看坏”。“起手要正,取法要高”,我体会到这正是当年附中基础教学的精髓。每位老师都有很好的专业素养,授课严谨,他们讲的一些基本的道理至今还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附中学习,除了老师传授以外,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的同学。上课画素描画色彩,老师不时给以指导和要求,但我们不一定马上理解。而身边的同学的作业,常常最能启发你,大家一起画互相看,同学画面中每一点进步,都会让自己开窍,马上学到手变为自己的本事。置身于一群经过最严格的考试入学的优秀同学之中,互相影响、互相激励,老师也把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作为教学的方法。有这样良好的学习平台,也是附中教学的一种优势。

  进入美院的校园,就等于浸淫在艺术资源的大海当中。我们在这儿获得的不仅是课堂上的东西,更有美院的人文环境和丰富资源。记得当时附中有睡午觉的规定,但我们经常逃出去,到大学部的教室,看他们画画,崇拜画得最好的大学生,甚至和他们成了朋友。附中和美院办在一起非常重要,和优秀的美术学院办在一起,这正是浙美附中所以优秀的重要原因。任何单独的中等美术学校是无法比拟的。

  我们64班的附中生涯很短暂,但是几十年过后,正是这批几近“失学”的附中生,却在美术领域的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我们备感欣慰与自豪,其中不乏优秀的画家、理论家、出版家、教育家和各项文艺事业的领导者,班长潘公凯,以一个附中毕业生的身份担当了两大美院院长之重任,在美术教育、理论、创作、建筑艺术诸多领域成果累累,成为我们全班的骄傲;还有奚天鹰、励国仪、车进、刘文沪、盛二龙、梁铨、韩培生……许许多多在新时期浙江乃至全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中付出努力,留下足迹的响亮的名字。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之恩。这应该在总结附中教学经验时增添一条重要的内容,就是重视严格的课堂教育跟社会实践的关系。当然他们的成功,也验证了附中教育的成功:两年扎实的基础学习,够他们一生受用。更加重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让我们的同学走出附中,既能上天,也能入地。是给我们今天附中教育的一点启示。

  今年是校庆90年,老同学们早就期盼着回母校相聚,说起“浙美附中”,自我感觉不亚于“清华北大”或者“剑桥牛津”。学生出来了几十年,还能对自己学校有自豪感,就说明这个学校办得很成功。

  “如果历史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选择附中。”

  (董小明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文联名誉主席)


美术报 聚焦 00009 董小明:
如果历史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选择附中
2019-11-02 美术报2019-11-0200016 2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