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批评
■本报记者 蔡树农
陈从周先生:“观博物馆藏品,可增抗疫力,看时人之作,易受流行病”。
——题记
阳光朗照,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篆书、篆刻、刻字展于11月10日在泉城济南山东美术馆盛大开幕。
开幕式现场,苏士澍指出:“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最高规格大展之一,国展也是书法界创作现状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书协的核心大展,一直深受书法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书协十二届国展的组织与评审工作,以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为宗旨,坚持德艺双馨,制定了严谨、科学的评审制度。在征稿方式、评审机制、组织形式等方面采取了新的举措,做到了精心策划、严密布署,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阳光、干净。”
的确,中国书协的这次评审确实可以用“阳光、干净”四个字形容,超体能的评审工作也是只有到现场才能体会到的。但任何书法展览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不要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艺术评展,哪怕是奥林匹克的体育场竞技比赛,最终的结果都基本属于相对公平公正,有人欢喜有人悲,然而并不妨碍一届又一届的体育赛事在“骂声”中不断上演好戏。中国书协从来不拒绝批评,“享受批评”便是中国书协原主席张海提出来的,张海时代一点没有过分打压过不同的批评之声,倒是经常搞不负责任“批评”的人,一旦遭遇反批评,多数会暴跳如雷,丑态百出。书法界某些“批评家”对别人是清道夫,对自己是自由人,凡是请这类“批评家”出场的活动一律大肆鼓吹,否则,很好的活动一律实施语言暴力,还冠名“正义”。中国书协12届国展济南展区一开展就有人:“这些天,打开微信,就会蹦出个国展。铺天盖地,不胜其烦!老实话,这样的展览,我一听到名词就想吐!在现时代,最应该看的东西,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死人的东西、已经成为文物的东西。如果看现在人的东西,一是同仁之间的小规格集体展,二是那些有品格、有素养、懂得坚守、不张狂的个人作品展。除此之外,越少看越好!”还有人: 最新全国书法展的篆书作品亮相了,这种“取法”赵之谦篆书风格的作品,蔚成了这次“国展”中篆书类参展作品的“流行书风”。
站在批评的角度,我们完全可以倾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越多越能说明活动的成功,但批评者务必是善意真诚的。譬如最近就有某批评家批评胡抗美、张旭光、刘洪彪、王厚祥四人狂草南京巡回展,特别是针对刘洪彪漏嘴说“我们已经超越古人”的话进行批评,纯粹就文章而言没有问题,关键是该批评家平时对他熟悉的所谓著名书法家作品的“不实颂扬”,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对于这种持双重标准的批评人物现象,我们该如何批评呢?我是这样批评的:“刘洪彪口出狂言说草书超越古人了,作为中国书协副主席身份太不应该这么说,所以遭到某批评家的严厉批评。草书,连明清书家都及不上(技术与气息双输),无法超越,无法动弹,谈甚超越!?唯有篆刻,当代有某些方面是超越了古人,关键不是我们真能超越,而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串空白。”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山东济南展区)论坛于当天下午在山东美术馆举行,顾亚龙、郑晓华主持。论坛上,翟万益、宋华平、李胜洪、徐正濓、朱培尔、许雄志、戴文、王志安等专家就“展览体”、书法作者的文化素养诸多话题展开对话,中间不乏批评之声,其中提到参展作者不妨先从“展览体”入手,获得“身份”后再走自己的路,不知某些“批评家”们听到了没有?